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鸡和小鸭教案VIP免费

小鸡和小鸭教案_第1页
1/37
小鸡和小鸭教案_第2页
2/37
小鸡和小鸭教案_第3页
3/37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鸡和小鸭教案小鸡和小鸭教案1设计背景由于是山区幼儿园,又是混合班大多数是三、四的幼儿,所以我选用的是小班教材。活动目标1、通过这个故事使小朋友认识到: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关怀、互相帮助、团结友爱。2、喜爱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3、初步培育幼儿有礼貌的行为。4、探究、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5、培育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重点难点1、小鸭怎样帮助小鸡过河。2、小鸡是怎样把小鸭从土坑里救出来。3、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关怀、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活动准备小鸡和小鸭去河对岸玩的图片5张。活动过程1、出示小鸡的图片:问小朋友:“这是谁?”让小朋友认识小鸡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问小朋友:“小鸡会不会游水?”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出示小鸭的图片,让小朋友认识小鸭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问小朋友:“小鸭会不会游水?”3、告诉小朋友小鸡和小鸭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他们要到河对岸去玩。4、小鸡不会游水,怎样过河呢?让小朋友看小鸭背小鸡过河的图片,让小朋友认识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5、在河对岸上玩会怎么样呢?出示小鸭掉进土坑的图片。让小朋友自己看,自己说。6、小鸡是怎样想办法把小鸭从土坑里救出来?出示图片,让小朋友看到小鸡提来一桶又一桶水,倒进土坑里,坑里的水满了,小鸭得救了。7、出示小鸡和小鸭在河岸上高兴奋兴玩耍的图片,再次让小朋友认识到: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怀、团结友爱。8、故事小结:小朋友,你们在一起玩耍,要像小鸡和小鸭一样:互相关怀、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教学反思能利用直观教学法,让幼儿边看边听,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自从小朋友听了这个故事以后都能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关怀。小鸡和小鸭教案2目标:1、能初步按从头至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小鸭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2、学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与小鸭的不同,掌握名词:爪子、脚蹼。准备:、小鸡,小鸭图片设计过程:1、说出谜面(有一种小动物,黄色的羽毛,毛茸茸的很可爱……)让幼儿猜谜,引出小鸡、小鸭。2、运用从头至尾的顺序观察,尝试讲述自己所观察到的。3、比较外形的不同。小鸡小鸭小鸡的嘴巴是尖尖的;小鸭的嘴巴是扁扁的。小鸡的脖子是短短的;小鸭的脖子是长长的;小鸡的爪子没有脚蹼,小鸭有脚蹼。掌握名词:爪子、脚蹼。4、比较习性的不同。小鸡小鸭小鸡的本领是跑得快;小鸭的本领是会游泳小鸡喜爱的食物是米、虫子、菜;小鸭长大后吃小鱼小虾小鸡的叫声叽叽叽;小鸭的叫声是嘎嘎嘎。5、幼儿扮演小鸡和小鸭玩游戏,充分表现出小鸡和小鸭的不同特征。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鸡和小鸭教案3教材简解:《刚要》中指出:“幼儿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究的过程,老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老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本节活动选自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科学领域一书,它还源于幼儿的日常游戏生活。为了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做,结合故事形式探究身边的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推断和推理。活动目标:1、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初步感知物体的沉出现象。2、学会用↓记录沉,用↑记录浮,培育幼儿的动手能力。3、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活动重点难点:感知物体的沉浮活动准备:ppt《小鸡和小鸭》、记录物品沉浮的表格每组一张、一盆水、小木块、塑料积木、饮料瓶、泡沫、石头、玻璃球、勺子、乒乓球等。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设计理念:当孩子们来到科学发现室操作探究时,发现孩子们对那里的水特别感兴趣,在探究中他们发现了:有的物品会浮在水面上,有的物品会沉到水下去;看到孩子们特别感兴趣,我就组织孩子们开展了沉浮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大胆探究操作,并根据沉出现象对收集到的物品进行了归类帮助了有困难的小动物,培育了孩子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和乐于助人的品行。设计思路:本节活动首先运用幼儿感兴趣的ppt《小鸭和小鸡》故事入手,使孩子在观看故事中设立疑问并学会了记录沉与浮,给幼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鸡和小鸭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