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老师学习论语心得3篇篇一:老师学习论语心得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一天,子路与老师孔子闲聊,子路说,老师啊,我看卫灵公有把您留在卫国从政的意思,假如这是真的,您将怎样做呢?孔子回答说,我会先正名。子路表示惊讶,他说,有这样的事啊,正名这么重要吗?请老师指教。孔子说,子路啊,你真愚笨啊,先正名你都不懂吗。什么事情不懂就说不懂好了。孔子对名正言顺重要性的解释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里的名,不等同于名字,而是指名分。什么是名分?在《论语泰伯》篇中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位就是有名分,有授权该你负的责任,该你挑的担子。名分是权利的来源,与利益紧密相联系。作为从政来说当然是名分第一,授权第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然后是利益。授给你名分的同时,也就授给了你权利,并获得相应的利益。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名分,守慎正名,伪诈自止。[1]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名分,该干什么干什么,该得什么得什么,虚伪诈骗的事情就不会有了。现在看这些话,过于理想化了。从理想的角度看该你得的,你得;不该你得的,你不得,伪诈自止,但,这是建立所有的人都在一个水平上而言的,关键的是,人的思想觉悟不在一个水平上。因此名分是无法束缚人的思想行为的。超越名分就叫僭越,就叫越轨,就叫贪欲,贪欲。孔子讲正名,还是就从政而言的。所以孔子接着说,名不正,则言不顺。道理很浅显,你是一名后勤人员,你偏要管作战部门的事情,谁听你的?让你去某某处担负责任,你却不是该处的处长、副处长,谁听你的?说话没人听,什么事情都办不成;什么事情都办不成,你的理想就不能实现,你的才能就不能发挥,你再雄伟计划,也一定要落空。孔子的原话是事不成,礼乐不兴,这里说的礼乐,当是指法律制度的健全,因此孔子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也就是说,你对合理社会的构想,不能落实,也就无法建立健全的社会体系,法律制度,就会赏罚不明,就会是非不分,就不知道如何约束自己、约束别人,不知道如何处事如何与人交往,如何生活在社会上。因此作为君子,你必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须把你的名分告诉大家,公布于众,把你该负的责任说出来,该挑的担子担起来,而且说了就要做,承诺了就要兑现,不说假话,兢兢业业。名分不仅对于权利、利益而言,也是对于物质的性质而言,正名的重要性还在于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2]。什么东西,什么特性;什么特性,该有什么名字,给予分门别类,已备其别物致用,否则就乱套了。正名当然还包括思想认识,与对相对真理的把握上。南怀瑾先生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包括了文字及理论。在理论上讲不过去的事,就是不合理的事,一定不会成功的。[3]在理论上讲不过去的和不合理的事情却干的很带劲,做得很带劲,实在是司空见惯了,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说人认识的偏差,与具体行动,与认识的准确与否,总是有距离,有偏差的。是不是聪慧人,是不是君子就在名实把握的尺度上。你说你是唯物主义者,你讲的话你写的文章,你做的事情都是以唯物主义为圭杲,才能叫名实相符。中国文化重视名正言顺,更重视名实相当,名实相符,名实一致,否则就是名不副实。篇二:老师学习论语心得央视百家讲坛节目里围绕着于丹的论语心得播出后,于丹《论语》心得中所提到的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里的每一点,已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成为许多的一面镜子,我也有幸捧起这本书一读,便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对《论语》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欢乐的生活,作为老师,假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欢乐而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