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主要结构部位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一、基坑围护:(一)、基坑围护设计简介1、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排桩内加支撑围护体系,一层地下室采用水泥搅拌桩放坡体系。2、基坑围护在地下室四周的支护桩设计为Φ600~Φ900,桩长为10.7-19米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围囹、水平支撑为C30钢筋混凝土。在一层地下室处设计为水泥搅拌桩,桩径为Φ700,桩间搭接为200。3、基坑土体开挖施工及地下室施工期间加强监测工作,包括深层土体位移监测、支撑轴力监测、桩身变形监测、水平位移监测、沉降监测、周边环境监测等,以保证围护的安全。(二)、围护施工:1、钻孔灌注桩流程工序(1)、测量定位根据甲方提供的红线区和水准点资料,由专职测量员用全站仪依照设计图纸建立轴线控制网,并埋设半永久性标志。控制点尽量布设在非施工区域内,再依据设计图纸放置桩位。用DS32型水准仪测算其标高。围护桩定位采用围护槽沟中经测量定位打入钢筋作为标志,同时在槽沟两侧硬地坪上采用两点定位法控制围护桩桩位。(2)、护筒埋设护筒埋设是保护孔口、隔离杂土的必要措施。也是定位控制、标高控制的基准点。因此,每个桩孔就位前必须埋护筒,护筒选用大于桩径10cm的钢制护筒,埋设深度必须能隔离杂填土层,护筒四周间隙用粘土回填并捣实,以确保护筒的稳定,防止地表土的坍塌。(3)、钻机成孔(a)钻机就位钻机移至桩心,四周垫实、平,天车、桩心、盘心成铅垂线,放入钻头,接上主钻杆,挖好泥浆池、循环槽沟、连接好泥浆循环系统(泥浆池-泥浆泵-皮管-主钻杆上水龙头-主钻杆-钻杆-孔底-孔口-砂石泵-管路-泥浆沉淀池-泥浆池)。(b)钻进为保证成孔质量,钻头有保径装置,泥浆循环系统由循环池、沉淀池、泥浆池组成,现场主循环沟槽宽80cm,深50cm,进口泥浆性质:比重≤1.2,粘度18-22秒,孔内泥浆应高出地下水位以上,保证孔壁稳定。开钻时,采取轻压慢转,控制泵量,正常钻进时保证合理的钻进技术参数:钻压10-20Kpa,转速40-60R/min,泵量50m³/h,应控制钻进速度,逐步调整泥浆参数,成孔至设计孔深后,会同有关各方对孔深进行检查,合格后转入下道工序施工。根据本工程的工勘报告资料,围护桩深度以粉质粘土为主,宜适当加大泥浆比重,控制钻进速度,全面施工前进行试成孔。(c)终孔根据试成孔、勘察资料,施工时根据设计深度,并经监理验证合格,方能终孔。(4)、钢筋笼制作下放围护桩钢筋笼分二段制作,立柱桩钢筋笼分三段制作,制作前主筋校直除锈,下料时准确控制下料长度,钢筋笼允许偏差: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钢筋笼直径±10mm,钢筋笼长度±100mm,保护层厚度±20mm。制笼时注意同一截面接头数不超过总数的50%,每节钢筋笼的保护层垫块不少于二组,每组垫块不少于3块;钢筋焊接采用J422焊条,焊缝平直饱满,焊缝长度符合规定要求,焊缝宽度不小于0.7D,厚度不小于0.3D;箍筋焊接采用点焊连接,螺旋筋的焊接采用间隔点焊固定,成型钢筋笼应堆放整齐,运输时应避免变形,安放钢筋笼之前进行质量验收,并且做好钢筋笼保护层,;钢筋笼安放时保持垂直状态对准孔口缓缓放下,避免碰撞孔壁;笼顶标高允许误差±10cm,笼顶标高采用钢筋定位,并采用防浮架装置,避免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拱;钢筋笼下放前,人工将钢筋笼抬到孔口钻机起吊、调直,放入孔内,将第一节钢笼用钢管插到加强筋下,架在镇木上,下节钢笼放入孔内时,若遇阻,上提,旋转再慢下,后一节依此入孔,直至最后一节,焊上吊筋,插上钢管,架到机台面上。(5)、清孔本工程清孔为一次,拔起钻杆、钻头,放入导管后清孔。(6)、水下混凝土灌注清孔前做好灌浆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清孔结束后在30min内浇入第一斗混凝土,灌注前应保证导管底口距孔底高度为50cm左右,采用水下C25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20cm左右。导管采用Φ219丝扣钢制导管并加密封圈以防渗水。采用砂包做为隔水栓。待初灌量满足设计要求后,剪断铁丝,将砼灌注至孔底,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底部应放慢速度,导管埋深不宜过深,导管提升平稳,防止冒笼。混凝土灌注完之后及时拔出护筒,将护筒冲洗干净。为保持施工场地安全及文明施工,孔内未灌浆部分采用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