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三年级语文《石榴》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石榴》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寻找关键语句,能归纳说出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品析、朗读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教学重点:1、找出文中描写石榴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所言之“志”。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朗读法。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课前准备1、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有疑问的字词。2、寻找石榴的图片与资料,并与课文中的描写加以对比。3、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树木的’诗文名句。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0)一、导入新课1、请学生介绍自己对石榴的了解。2、简介作者: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等,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等。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1、划出自己认为不理解的字词。2、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学生讨论后沟通。(1)字词奇崛枯瘠犀利皓齿束缚盎然丰腴唾津匀称柔媚争妍斗艳忍俊不禁(2)明确本文的思路: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赞石榴的思路构思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点明石榴的可爱。第二部分(2—6)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第三部分(7—9)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三、学生朗读课文。每一位同学读一部分。四、阅读第一部分。找出表现了作者喜爱石榴的词语。并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种感情的。明确:“最可爱”。将少数树木与一般树木对比引出石榴,表明作者对石榴的态度。炎热的夏天,面对火热的阳光而“开起了花”,在少数开花的树木中又属于“最可爱的一种”,由此可见石榴的不平凡。那么,石榴的最可爱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五、阅读第二部分,思考作者是怎样画石榴的。1、画石榴的时候作者是根据什么顺序来写的?明确: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石榴。2、分三个层次。(1)描写石榴枝干和叶片的特征。(2)描写石榴花的特征。(石榴花、石榴花骨朵、单瓣花)(3)描绘石榴果成熟时的情态。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六、布置作业:1、认真朗读课文。2、字词抄写。第二课时(11)一、复习导入。1、结构。2、描写顺序。二、阅读分析第二部分(画石榴)。1、描写石榴枝叶的特征。(第2段)文章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将石榴的枝叶分别同梅树和杨柳树相比。肯定石榴取长去短的特点,用“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赞美之情。2、重点描写石榴花的特征。(3到5段)第三段用“最可爱”领起全段,引出对石榴花的赞美“深红色”的以鲜艳的色彩动人,单瓣的“陆离”以色彩缤纷可以,双瓣的“华贵”以华丽宝贵悦人,这就从形态色泽美的角度描绘石榴花的“最可爱”。而“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则突现了石榴花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点明了作者觉得它“最可爱”的深层原因。于是作者禁不住发出一句反问“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第四段,形象地描绘石榴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用“奇迹”一词来赞美。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五段,运用种种生动形象的比方,展现了石榴花“一段妙幻的演艺”。3、形象地描绘石榴果成熟时的情态。(6段)先用幽默的反问扣住读者,然后用拟人、比方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石榴果实成熟后开裂、露出排排子实的情状,字里行间充满石榴的自豪和作者的欣赏之情。三、阅读第三部分,思考:作者是如何来抒发对石榴的喜爱之情的。1、先说自己喜爱夏天,因为它象征旺盛的斗志,火一样的热情,进而倾吐“我更喜爱这夏天的心脏”之情。喜爱夏天是一种衬笔,用来衬托“更喜爱”,这就是夏天的心脏——石榴。2、写自己挡不住石榴的诱惑。其实,作者明写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