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三年级上《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小摄影师》教学设计3篇1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能推断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2、了解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爱护和关怀。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会读写课后词语,会用“突然”造句。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尽管课文用了不少文字写小男孩儿,但小男孩儿之所以能进来,高尔基之所以那么顺从地听从一个小孩子的吩咐,他不放记者进来而特别叮嘱要放小男孩儿进来……这一切无不体现高尔基对下一代有着特别的感情,说明他非常热爱、关怀下一代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本文对话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思路:根据从“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组织教学。首先指导学生预习、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以课后思考题为主,辅之以精当的设问,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把理解的重点放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在体会高尔基关怀爱护下一代上。最后总结课文,进行练习思考,对课文内容、特点有一个更完整深刻的认识,相机受到思想教育。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本文对话较多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教学准备:教学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有关高尔基的资料。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做什么的,“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2、导入新课。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呢?他给谁照相?怎样照的?照成了没有?……读了课文就会知道。二、指导预习,初读课文。1、出示预习要求。(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么事。(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按要求进行预习(老师巡回指导)3、初读课文,结合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小黑板,在正确的读音下画上线。摄(shèsè)突(tóutū)卷(jiǎnjuǎn)吩(fēngfēn)秘(bìmì)杂(zházá)(2)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重点检查生字读音。(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报纸、杂志、杂志社、记者照相、摄影、摄影师、胶卷(4)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再自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同座互答)1、小摄影师是谁,他是怎么进去的?2、进去后,他是怎么做的,高尔基又是怎么做的?当小男孩儿哭着跑开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3、晚上秘书向高尔基报告了什么?高尔基是怎样说的。4、完整地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以上问题,旨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为深化精读打下基础。)第二课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围绕课后思考题,精读课文。1、默读1—5自然段,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思考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1)读第一自然段。(2)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列宁格勒,了解高尔基。重点介绍高尔基的伟大,高尔基工作的繁忙,高尔基对青少年关怀的事例。(3)“突然”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高尔基感到突然?(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突然”)(4)指导理解纸条的内容。①读纸条内容:纸条上一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②读了纸条内容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以下几点引导:a、要进来的是一名少先队员。b、给高尔基照相,贴在学校的墙报上。c、门卫不让进去。d、请高尔基让他进去。e、照完相立即就走。(5)读2—5自然段,回答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6)读了这几段后,你觉得小男孩儿是个怎样的孩子?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男孩儿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孩子。要求学生从对纸条上“亲爱的、想、请、立即”和跟高尔基讲话时“站起来、鞠了个躬”以及向高尔基请求等具体词句的理解中进行体会。)(7)这么有礼貌的孩子,门卫为什么不让进去呢?(引导学生理解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轻易不让人进去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并非看不起小孩儿。从高尔基破例地让小男孩儿进去,体会出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