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原文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袋麦子。小猪看着金灿灿的麦子,快乐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常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小猴呢,他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是上等的麦种,便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看望小猪、小牛和小猴。他先到小猪家,小猪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让我吃到了吃的东西。”说着,不由得舔了舔嘴唇。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告辞了小猪,土地爷爷来到小牛家。小牛告诉老人:“去年您送我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呢。”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麦子。老人点点头。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最后,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猴家。谈起去年的那袋麦子小猴拉着老人的手,神奇地说:“请跟我来。”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麦囤里堆得满满的。小猴自豪地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您带一些回家吧!”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谢谢你!”【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文章写了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语言通俗,情节简单,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和小动物鲜亮的个性要引导学生认真感悟体味。教学中,我设计了“读”、“比”、“演”、“议”四个环节进行扎实的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读1、谈话导人,揭示课题。2、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自学。(2)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3、指名分节读课文,边读边沟通字词的自学情况。4、自读。要求读得流利而有感情。5、赛一赛,看谁读得。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比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描述三个小动物不同处理方法的句子和土地爷爷对小动物们的不同态度的句子,进行比较。1、比一比,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以后,分别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又是怎么想的?(小猪只看到麦子的颜色“黄灿灿”,他想到了吃;小牛只看到麦子的颗粒很“饱满”,他想“保存起来慢慢吃”;小猴觉得这是“上等的麦种”,想到了“种”)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小猴想得全面、长远,我又设计了三个问题:①怎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颜色黄灿灿,颗粒很饱满等)②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说明了什么?(a、看得很认真,比小猪、小牛全面;b、有丰富的劳动经验)③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想呢?(从中体会小猴能认真动脑,考虑问题周到、长远)2、比一比,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小猪迅速做成食品“吃光”了;小牛把麦子好好地“保存”起来,“慢慢吃”,一年才吃了一半;小猴把麦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子“全种下了地”,经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了大丰收)通过比较,不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清清楚楚,孰优孰劣也一目了然。3、比一比,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扣住“哈哈大笑”、“夸奖”、“兴奋”三个词,体会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一个比一个满意)三、演在充分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采纳表演这一教学方法,既是对课文语言文字的重新整合、加工,又是有创意的运用表达。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定好角色,认真熟悉课文,谈谈自己打算怎样来表演。老师指导:要注意小动物和土地爷爷当时的语言、表情,有些台词和动作要展开想像,自己设计。表演时,要进入角色,演出每个小动物的个性。第二步:表演。先小组内演练,老师巡回指导,再选几组好的上台表演。第三步:评价。师生共同点评。要求从表情、动作、台词、配合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选出“小组”和“演员”。四、议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此时,学生对课文已透彻理解,引导学生感悟三个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