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号:A版发放号:受控状态:多重增强钢塑复合压力管施工技术规程GC-05-2014编制:审核:批准:2014年月日发布2014年月日实施华创天元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11总则1.0.1为了在埋地水源及给排水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中,合理地应用多重增强钢塑复合压力管管材,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便于施工、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华创天元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DN200—DN2600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有内压作用的多重增强钢塑复合压力管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3本规程是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规定的原则编制的。1.0.4执行本规程时,排入管道的污水水温和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的规定。1.0.5管道工程所用的管材、管道连接材料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CJ/T270的规定,并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等有效证明文件。1.0.6在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永冻土和地震地区埋设管道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0.7多重增强钢塑复合压力管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管道施工和敷设2.1一般规定2.1.1管道敷设前,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在管道安装施工前对管材和相关产品资料进行验收。2.1.2管材资料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1管材的检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2生产厂提供与产品有关的技术文件,其中包括所用原材料牌号等。3查验管材的产品合格标志。2.1.3连接件资料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1不锈钢套、螺栓、电热熔带等质量合格证。2查验连接件的产品合格标志。2.1.4管道应敷设在原状土地基或开槽后处理回填密实的地基上。当管道在车行道下面时管顶最小覆土厚度不宜小于700mm。2.1.5施工时,根据管顶的最大允许覆土深度,应按设计规定对管材环刚度、沟槽及其两侧原状土的情况进行核对,当发现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应联系设计单位出具变更设计或采取相应的保证管道承载能力的技术措施。2.1.6当多重增强钢塑复合压力管穿越铁路和公路时,应按相关规定设置保护措施。2.2装卸、运输和堆放2.2.1管材装卸应满足下列要求:1管材装卸时,严禁管材抛落及相互撞击。2装卸时吊索应采用柔性软质的、较宽的尼龙吊带或绳,不得用钢丝绳或铁链直接接触吊装管材。3管材的起吊宜采用两个吊点起吊,两吊点应在距管两端约1/4管长处。严禁穿心吊。2.2.2管材的运输应满足下列要求:1发运管材应做好管材端口的保护。2大口径管材运输时,宜在管侧嵌入楔保护。33管材在运输车上的堆放高度应符合国家交通管理条例的规定。4封车时应用紧固带将管固定好,在运输过程中做到不松动、不倾斜。2.2.3管材堆放应满足下列要求:1管材存放场地应平整,堆放应整齐;管材堆放时两侧应采用木楔和木板挡住,防止滑落。管道与承重物或管道与管道之间接触面应填充柔性物质以保护外壁。2管材堆放不宜过高,堆放层数应根据生产厂的要求执行。3不同直径与不同环刚度等级管材宜分类堆放。4管材长时间堆放时应遮盖以防止阳光直射和暴晒。5热熔带、螺栓、不锈钢套等宜放在库房存贮。2.3沟槽2.3.1沟槽形式应根据现场施工环境、槽深、地下水位、土质情况、施工设备及季节影响等因素确定。2.3.2开挖沟槽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不得扰动基面。槽底设计标高以上0.2~0.3m的原状土应先保留,在铺管前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当发生超挖或扰动基面时,可换填天然级配砂石料或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碎石,并整平夯实,其密度应符合本规程第2.7.3条的要求。2.3.3沟槽槽底净宽度,可按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并根据管径大小、埋设深度、施工工艺等确定。当管径小于等于DN450时,管道每边净距不宜小于300mm;当管径大于DN450时,管道每边净距不宜小于500mm。当槽底需设排水沟时,应适当增加宽度。2.4管道基础2.4.1管道基础采用土弧基础,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一般土质,应在管底以下原状土地基或经回填夯实的地基上铺设一层厚度为100mm的中粗砂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