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血液循环1.第一、第二心音的特点、成因和意义答:第一心音的特点:音频较低而持续时间长成因:与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心室射血冲击主动脉根部、大血管扩张以及产生湍流等原因引起的振动有关意义:心室收缩力很弱第二心音的特点:音频较高而持续时间较短成因:动脉瓣关闭引起的振动有关,还与心室舒张引起的室壁振动和血流冲击大动脉根部引起的振动有关2.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答: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长期3.心脏内兴奋传导的途径和特点答:途径:窦房结→心房肌→左右心房→优势传导通路→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心室肌特点:1)“优势传导通路”的传导速度较快,窦房结兴奋尽快传到房室交界区2)心室内传导组织速度快,利于两心室同步收缩3)房室交界区速度很慢(结区最慢)—房-室延搁,确保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收缩4.心肌收缩的特点答:同步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5.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答:P波: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QRS波群:左、右两心室的去极化T波:心室的复极化P-R间期: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传到心室,并引起心室开始兴奋所需要的时间,0.12~0.20sQ-T间期:心室开始去极化到完全复极化的时间ST段:正常与基线平齐,心室各部分均处于去极化6.血流通路的功能答:功能: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7.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递质、受体和作用答:8.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过程(不确定)答:压力感受器→延髓→弧束核→心迷走神经、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9.血管紧张素、血管升压素的作用答: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强烈缩血管作用、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醛固酮、促进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的作用:在禁水、脱水、失血等情况下,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保持细胞外液量和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M受体α受体作用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房室交界传导加速使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房室交界传导减慢使血管平滑肌收缩10.冠脉循环的血流调节答:解剖特点:1).冠状动脉小分支垂直穿入心肌2).毛细血管数与心肌纤维数的比例为1∶13).冠状动脉之间有侧支互相吻合,但较细小,不易很快建立侧支循环生理特点:1).血压高、血流快2).血流量大3).冠脉血流呈周期性变化第五章呼吸1.肺通气的原动力和直接动力答:原动力: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直接动力:大气压与肺内压之差2.肺内压周期性变化答:吸气初:肺内压逐渐降低,低于大气压1~2mmHg,空气入肺吸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气体停止流动呼气初:肺内压逐渐升高,高于大气压1~2mmHg,肺内气体呼出吸气末:肺内压再次与大气压相等人工呼吸:使胸廓被动扩大和缩小,或向肺内正压输气,造成肺内压与大气压间压力差,维持肺通气3.肺弹性阻力的来源答:肺泡表面张力(2/3);肺弹性纤维的弹性回缩力(1/3)4.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和成分答:来源: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成分:主要脂质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5.呼吸气体交换的条件、动力、方式和过程答:条件:呼吸膜和细胞膜对气体分子的通透性动力:气体的分压差方式:扩散过程:PO2肺泡气>静脉血,O2由肺泡扩散入血液PCO2肺泡气>静脉血,CO2则由血液扩散入肺泡肺循环内的静脉血变成动脉血6.通气/血流比值的正常值:0.847.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答:氧的运输形式:物理溶解1.5%;化学结合98.5%-形成氧合血红蛋白二氧化碳的运输形式:物理溶解5%;化学结合95%;碳酸氢盐(88%);氨基甲酰血红蛋白(7%)8.呼吸中枢的作用答: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除1.球旁器的组成和作用答:1).球旁细胞:使肾素释放增加2).致密斑:感受小管液NaCl变化,调节肾素释放3).球外系膜(间质)细胞:吞噬功能2.肾小球滤过率的正常值:125ml/min;滤过分数正常值:19%3.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部位答: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下丘脑视上核(为主)和室旁核合成醛固酮的分泌部位:分泌除血管紧张素调节外,还受血K离子和血Na离子的负反馈调节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1.突触的分类:(考)答:轴突-树突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