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国共的十年对峙【课标要求】1、了解“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的主要史实。2、体会长征精神。【教学重点】土地革命、遵义会议【教学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教学方法】三环教学法【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直观的向学生介绍国共合作的破裂、大革命的失败,为新课奠定基础。【第一环】预习检测1、中共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得到了什么样的教训?2、从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中共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3、秋收起义之后中共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第二环】问题探究(为了更好的了解国共十年对峙期间的这段历史,我们采访了一位亲历了许多重大事件的革命老前辈。以下是他回忆的一些片段。)(片段一:“1927年,我22岁。我的真正的革命生涯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7月底,我们的部队集结到了南昌,据说有重大的军事行动。当时我还不是党员,对共产党的一些做法也不了解。反正上面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8月1日凌晨,我们被急促的号声惊醒,部队紧急集合,所有人都系上了红色的丝巾,之后,战斗开始了。”“战斗进行了几个小时,大家都很勇敢,全歼守敌,占领了南昌城。我们按照预定计划南下,回广州途中遭到敌人封堵,损失严重。保存下来的队伍,一部分进入海陆丰,而我们这一部分则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坚持斗争。后来我时常感慨,这一天不仅使我踏上了革命之路,对我们党和中国革命而言也具有非凡的意义!”)【基础探究:中共为什么要发动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有何历史意义?】原因:中共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南昌敌我力量对比有利于我方。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片段二:“我们一边走一边打,损耗非常严重,而且普遍感觉革命没有出路,部队的领导人也没法给我们答案,很多人都开了小差。可是突然有一天,我们收到了一封中央写来的信,告诉我们中央已经在汉口开了会,确立了以后的斗争方针,根据会议精神,我们决定在湘南站稳脚跟。”)【基础探究:在汉口召开的这次会议有哪些内容?有何重大意义?】内容:(1)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2)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3)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意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贡献。(片段三:“1928年,我们到了湘南地区,但在国民党优势兵力的打击下,我们处境很危险,正在我们进退维谷时,一支友军在汝城一带击溃了尾追我们的敌军,使我们摆脱困境。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毛委员”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4月份,我们的部队上了井冈山,开始了全新的革命生活。后来,井冈山的同志们绘声绘色的向我们这些新来的人讲述了他们的斗争经历。”)出示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图:进攻长沙受阻——文家市决策——三湾改编——进军井冈山。材料: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税,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毛泽东在文家市对起义军的讲话)【深化探究: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在中国执行了怎样一条革命道路?为什么行不通?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相同点:都把大城市作为进攻目标,结果都遭到了失败,走的是“城市中心论”的道路;启示:城市中心论不适合中国国情,必须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过渡:党的重心开始从城市转向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出示图片: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片段四:“井冈山的斗争是很艰苦的,很多同志怀疑红色政权能否存在下去,提出红旗打得多久的问题,因而发生悲观的情绪。这个时候毛泽东先后写了三篇文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来回答红色政权的存在问题。我如饥似渴的阅读,觉得这才是我们革命的真正出路啊。”)【深化探究: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有哪些基本内容?在此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