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2、同学在充沛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考虑·练习”中1、2、3的问题。3、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4、同学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身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同学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教学目标1、2。2、难点:教学目标2、3。【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下载后可任意编辑⑴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课件出示)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⑵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1、这句话是谁说的?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三、整体感知,掌握主题过渡: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25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2、同学说,师总结:两个铁球____着地(板书)3、加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同时补充板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书)过渡:谁对谁错呢?四、质疑讨论,精讲讨论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1、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集体读)⑴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⑵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信奉”是什么意思?(信任的程度深,信仰、信奉)“责备”在什么情况下责备?(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⑶读两个反问句,读出责备的语气:“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反人类的真理吗?”(两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2、伽利略是怎样想的?用“”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发生怀疑的句子。大屏幕出现:两个结论,讨论后总结(一慢一快)板书。过渡: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爱动脑筋,不迷信权威,他不只敢怀疑,还勇敢地进行试验。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局部:⑴提问: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实验分几步(a、自身试验b、公开试验)板书。⑵学习伽利略自身做试验局部:①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从这局部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身的试验?结果如何?②大屏幕出示填空题,同学边报边填空。③提问: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仔细的科学态度(反复、许多次)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面对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不能马马虎虎。)B、从结果“都”、“的确”、“总是”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结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这句话正好与亚里士多德的话相反。把“速度与重量有关”划掉。④从这段中,你还知道什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伽利略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⑤过渡:这样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因为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⑶学习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实验局部:①屏幕出现比萨斜塔的照片:师述: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塌共8层,建到第三层时,地基开始倾斜,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该塔名声更大。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②找出书上描写人们议论的句子:(人们来的目的,人们的态度)集体读,个别读。(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备、嘲讽、讥笑、奚落的语气)③面对人们的责备、嘲讽、讥笑、奚落,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