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详细文字,仅供参学干部学习参考,请勿以任何形式外传。跨越人生激流——大学生心理压力调适(上)陶云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前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我今天来到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关于大学生心里压力调适的话题,因为大学生这几年在十八九到二十二三岁,而这个年龄是充满了激情,所以我把今天的题目叫做《跨越人生激流》。实际上大学生现代涌动的实际上表现在四个方面,待会儿一一道来。我们每一个上大学的学生,来到大学以后有没有认真的思考过或者反思过一个问题,就是大学意味着什么?很多同学可能都会想,是不是老师要和大家说一个大学乃大师也,大学是知识的化身等等。其实我今天要谈的并不是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是否想过我们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我们是来干什么的。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上怎么丑化大学,我们可以看到所谓大学:管理监狱化、素质流氓化、kiss公开化、消费白领化、上课梦境化、逃课普遍化、寝室网吧化、补考专业化、学费贵族化,论文百度化,近视全面化,食堂饲料化,求职梦想化,毕业失业化,就业民工化。我想说的的是,这是大学吗?现在对于我们大学的丑化在社会上流传的比这个恶毒的多的多。对于大学生来讲,如果我让在座的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我们的大学日常生活,你会怎么概括?你用哪个词?忙碌,你们自己相信吗?无聊。一、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北京市团市委曾经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对北京市的几十万大学生做过一个调查,这个调查的题目就是用一个词概括大学日常生活,最后概括下来得到调查的结果,根据这些名词进行排序,最后排下来的第一个词,这个调查到现在已经十年了,这个调查在大学生中依然被认同,排第一的就是“郁闷”。我们为什么郁闷?大学生十八九到二十二三这是建立亲密感,人生的黄金年龄,而且充满着精力,我们精力这么充沛,怎么用到郁闷上去了呢?难道我们不知道学生来到学校是要干什么的吗?排第二的是网络,排第三的是情感,这个排序你们认同吗?不认同?这指的是日常生活,如果是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话,排下来的结果是高起点,学习的高起点。什么是大学?大学里面教学内容的真理性也就是没有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这是大学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他富有争议性,如果没有争议性的话,我们后面的问题1本详细文字,仅供参学干部学习参考,请勿以任何形式外传。没法讲。正因为我们有争议性,所以我们要求大学生必须有思想,必须能够针对社会的现象来思考或者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这个过程当中充满着困惑,也让我们必须思考。换句话讲,我们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的逻辑,这就是你要掌握的学科,这个东西掌握以后所拥有的思想。第三,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大学标志创新,需要大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首先应该具有的一种品质,你就是应该提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观点,这是在有思想的前提下,这是对于学习生活。我们很多大学生往往只会提上面的三个词,而忽略学习本身。所以我们说郁闷。而学校对于我们来讲,一个学校对于学生来讲,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我用人字来做解读,每一个人首先应该身体健康,其次才会有心理,就是身心都受学校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实际上表现在两个方面,我们焦点化的高度关注学习过程。如果你和你爸妈打电话的时候敢说我在学校里面没学习,你爸妈高兴不高兴?而实际上你有没有在学习?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焦点化的,而更重要的,我们往往忽略了,实际上任何一个学校对学生的成长可能更关注的,或者说西方国家的大学生应该更关注的是后面的成长过程,学习只是成长的一个方面,而成长是包括方方面面的。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保山学院的时候,你的爸爸或者妈妈问你,四年你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或者说你有什么样的收获,你绝对不能只讲你在保山学院就学会了哪些专业和知识,你可能还得说,很关键的你独立建立了一个社会的知识系统,这个社会的知识系统就是你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再加上未来继续成长的一个巨大的财富,还有诸多方面。但是我们很少听同学讲到除了学习以外的东西,还有我来大学四年以后,我拥有了一种品质,面对任何困难都不可能把我打倒,除非我自己把自己打倒的能力。我觉得这是最成功的一个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