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大班教案采茶大班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采茶大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采茶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学习采茶动作:大拇指与食指相捏的同时,手臂略弯曲并有后缩的感觉。2.通过学习《采茶舞》律动,能用肢体动作表达出自己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3.发展幼儿的表现力、想象力。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活动重难点:学习采茶的动作;跟着音乐的节拍采茶。活动准备:磁带、多媒体放映江南人民采茶图片。活动过程:1.谈话引入,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1)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小朋友说说茶的种类、喝茶的知识,"小朋友平时喜欢喝茶吗,知道茶是怎么来的吗?""你们都喝过什么茶?";教师小结:先种茶再采茶然后再制茶。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第1页共34页一起把采茶过程配上采茶的音乐编成一个好看的采茶舞,大家有没有信心!2.介绍采茶知识,观看形象的江南人民采茶的图片;(放映多媒体)师:"茶叶树是生长在江南的一种植物,它很矮,高度大概到成人腰的部位,一排一排的生长,排之间有空隙,方便人走在中间采茶叶为了能喝到又鲜又香的茶叶,人们通常都是采树尖上的叶子,最嫩的地方,所以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捏,然后把它放到篮子里。"3.欣赏音乐磁带、感受活泼欢快的旋律;教幼儿律动《采茶舞》(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采茶动作要领:大拇指与食指相捏的同时,手臂略弯曲并有后缩的感觉,眼睛一定要看着手。放茶:采茶后手翻一下,手心向下放入篮中,眼睛同样要看手。(2)教幼儿律动要领。引导幼儿用语言编出采茶动作的要领:左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右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连采集片放进来,连采集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太多了,两只手一块采了放进来。3.幼儿掌握动作要领后,幼儿自由进行创编。(1)要求:跟着音乐的节奏,编出跟别人不一样的采茶动作。(2)幼儿自由分组随采茶的音乐尝试创编,教师巡视,启发幼儿手眼协调地做采茶的动作。第2页共34页指导语:有一些长得很好的茶被遮了要怎么采(拨)?你采得是这边的茶叶,那那边的茶叶要怎么采?低的茶叶要怎么采?高的要怎么采呢?四周的茶叶都长得很好,要怎么采才能都采到?站着采茶,可不可以蹲着采茶?(3)幼儿展示创编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积累创编动作的经验,并将将动作进行提炼、美化、并引导幼儿学习提示:让幼儿生动、活泼的表现动作,充分感受采茶时的喜悦心情。4.教师小结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在一起很开心,小朋友都学会一个本领会自己编舞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在做的事情都可以把他编成舞蹈,以后我们再来编。活动延伸:通过学习采茶律动,幼儿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采茶大班教案2设计思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民间歌舞"采茶扑蝶",起源于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迄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作品情节生动有趣,角色形象诙谐,是福建民间艺术中的奇葩。我们结合《纲要》,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欣赏民间歌舞《采茶灯》的基础上,以音乐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充分体验、感受民间音乐的艺术美。第3页共34页活动目标:1、感受民间音乐旋律和情绪,尝试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采茶"与"扑蝶"的不同内容。2、倾听音乐会在乐句的鼓点响起时"停"和"扑"。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相互嬉戏的快乐。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课前欣赏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初步了解歌舞表现的内容。2、物质准备:幼儿每人一把小蒲扇、小蝴蝶若干只;图谱一张。活动过程:一、律动入室:幼儿随《采茶扑蝶》音乐,手持小扇子走小碎步入室。二、完整欣赏《采茶扑蝶》音乐,了解AB两段音乐表现的内容。1、幼儿完整欣赏。师:茶园里响起了《采茶扑蝶》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可以分几段?每段在说什么?2、欣赏后提问:可以分几段?第一段在说什么?第二段呢?茶女是怎么采茶的呢?三、分段欣赏与游戏表现(一)欣赏第一段"采茶"部分音乐1、提问:茶女怎么采茶的?她们是用什么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