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千年文明2、百年沧桑3、百年抗争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了解博大的中华文化,懂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能力目标:学习搜集资料、以及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目标:懂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中华文明而感到自豪,形成民族认同感。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的主要成就,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发展的典型成就,如天文历法、军事、医学、文学等方面的代表著作或成果。•教学的难点主要在于查找资料。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本课的学习目标:•一、五千年文明(民族文明的创造史)•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2、是谁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3、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的主要表现:3页第一段•4、西方国家对古代中国的评价:•5、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军事等方面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其表现在哪些方面?二、百年沧桑(民族的屈辱史)1、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沧桑的原因、表现及得出的结论?见P5。2、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什么?见P6.三、百年抗争(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民族抗争的探索史)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历史事迹有那些?体现了什么情感和精神?一场中华文化的盛宴甲骨文甲骨文篆书篆书金文金文独具特色的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深刻的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行书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汉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六千多岁了,它是从甲骨文和金文演变而来。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划,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一个字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故官: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在北京市中心、南北中轴线上,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分布,层次分明,主体突出,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凝聚了我国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京剧: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表演上唱、做、念、打并重,表现力丰富。广为流传的传统剧目有《霸王别姬》《群英会》《打渔杀家》等。•编钟:我国古代击乐器,由悬挂在木架上的一系列铜制的钟组成。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有六十四枚。•棕子: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食品。屈原投江之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湖南等地的人民以赛龙舟、包粽子等方式来表示纪念。孔子,整理《诗》《书》,编订《春秋》;孟子著有《孟子》;王夫之及其著作《周易外传》《尚书引义》等。范仲淹王安石思想家孙武彭德怀曹操粟裕军事家文学家巴金老舍柳宗元四大发明的邮票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也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2、是谁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3、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的主要表现:3页第一段4、西方国家对古代中国的评价:(1)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2)把中国称为“东方雄狮”,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小结•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突出贡献。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沧桑、饱受磨难、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特点。三、百年沧桑(屈辱史)中英双方在康华丽号上签定《南京条约》的情形•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进兵中国。1901年9月,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时间不平等条约名称签约国家内容及影响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开发五处通商口岸;进出口关税商定1843年《虎门条约》《五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