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绚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的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是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名公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隋炀帝大失所望。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回归统一•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灭陈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陈朝国君陈后主,整天沉迷酒色,不问政事。当隋军分路南下攻陈时,陈后主竟然说:“王气在此,随军又能怎么样?”大臣们也以为长江自古天险,难以飞渡。陈朝君臣照样饮酒作乐,歌舞升平。589年正月初一,陈后主一天昏睡不醒,守将将士也酩酊大醉。随军乘机渡江,很快攻进建康。陈后主闻讯,慌忙和两个妃子躲进宫内枯井。随军用绳子把他们拉了上来,陈后主成了亡国之君。•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同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隋文帝统治二十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隋朝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的粮食、布匹。据史书记载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隋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平日衣食简朴,后妃也不许穿华丽衣服。太子杨勇用金玉装饰自己的铠甲,文帝知道后严厉批评他:“自古以来的帝王,从没见过奢侈华贵而能长治久安的。你身为太子,应当以节俭为重。”由于隋文帝的倡导,隋初形成崇尚节俭的社会风气。二、大运河的开通•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2、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要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3、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4、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答:1、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答:1、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2、运量大,速度快,费用极小。古人赞颂大运河的历史功效说:"北通琢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哉!是什么意思?答:促进南北经济交流。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主要是方便南北方的运输:隋朝时候,江南已经逐渐开发,于是南北方交通成为很重要的课题--需要将南方的粮食运到缺粮的北方地区--尤其是京畿地区的供应。这在当年曾经经历过很大的论战--沟通南北势在必行,也就是现在的那句话“要想富,先修路”,是一个道理。不过当时的另外观点是海运,不过由于诸多因素,尤其是黄河河口的不稳定造成海运的难以实行。当然,去江南游玩也算一个方面,不过修大运河主要还是为了民生的--并且综合来说这件事情利很大--直到清朝漕运仍然是政府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大运河在现在也仍发挥着运输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唐朝的贞观之治便是这些工程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