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全生产控制力度的分析孤立的静态无序系统工作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隔绝,没有任何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则为封闭系统。把封闭系统当成孤立系统可以形象地描绘事故发生前的状态。取孤立无援、提高警觉的含义。在封闭系统中经过热扩散,最终到达的均匀状态叫做平衡状态。但随着温度不断升高,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加大,系统粒子之间无规则排列的程度既系统的紊乱程度也加大。熵是热力学中,描述这种不可逆过程单向性的状态函数。也就是系统愈“乱”熵愈大,其最终的平衡状态实际是一种平静无序状态。所以熵增原理体现的是一种非平衡有序向无序演化的思想观念基于熵的等效原理:一种不可逆过程可以推出另一种不可逆过程,其不同过程之间存在关联性。安全生产是有人。技术。环境构成的非线性生产系统,系统功能的失效、失控必造成事故,也是增熵的过程。所以,不对安全生产的现状可作相应分析。1.工作系统的不安全状态表现对安全生产复杂巨系统认识不足,以及管理上的缺陷所产生的形式主义。例如:有关安全的制度、规程、措施即使制定得比较完备,但落实不彻底。职能部门监督、检查不到位,并且指责多、表扬少,处罚多、重奖少等,没有构建积极的安全激励机制。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例如。缺少保证“危险点分析预控”的组织措施,即缺少标准化作业危险点控制流程。必须认识到,工作票上所列的安全措施是保证作业安全和创造安全环境的必要措施,而“危险点预知卡”所列措施是提醒作业人员在作业还须注意的安全事项,是对工作票安全功能的补充和细化,也应在规范之列。对设备、作业环境的安全没有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安全管理,应从设备安装、系统调试、设备运行、移交生产、日常维护、计划检修全过程、全方位一抓到底。对一些重要环节也要制定并落实一系列规章制度,层层设卡把关,否则工作系统的意外突变,也将造成事故。第1页共5页安全管理上“制度管人”、“人管人”等硬性管理,和注重文化建设的软管理没有很好地融合。没有注重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能作用,并不断解决企业“外部适应”和“内部结合”的问题。如机构设置不灵活、不紧凑、效率不高、活力不足、各项管理机制滞后、陈旧,企业经营思想和方法还不同程度地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等等。电建企业一方面具有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队伍文化素质偏低,从思想上适应不了飞速发展的社会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例如:人的行为必须规范化、程序化,所以要加强施工作业“危险预知书”的管理,防止和纠正在执行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即不造假、不应付;但由于素质低,得不到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也必引发事故。管理层的素质不高。对安全系统工程内出现的新问题、新技术缺乏研究、公关,解决现场出现的高新问题的能力不足,导致同类事故多次发生。管理脱节。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专业之间以及和外界的沟通不及时、滞后,从而造成推委扯皮、责任划分不清、不落实等。2.失控的“死”状态以上各不安全状态会使工作系统形成一种不合科学标准、违背法规、安全技术、程序的综合性紊乱状态。安全整改措施输入后,强度会大幅度递减,但还会不同程度存在。其持续发展还是增熵的过程,还会使安全生产再次回到混乱的综合性“死”状态。这种状态似乎“相安无事”,实际是安全生产内部各主要因素间失去相互作用、相互反馈的一种表现。也好比没有生机的一潭“死水”,是一种失去控制的无序平衡态。它表现出完全确定的系统内部竟产生了随机性,整体的稳定性下有局部的无序和不稳定性,也即系统某些方面(如某些维度上)的行为强列地依赖于初始条件。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管理不到位就会导致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责任制不落实,致使设备巡视、安检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设备的缺陷;又如,专业技术人员业务不精、设备不熟,新设备投入系统运行前,验收、培训不到位,系统发生异常时也不能果断处理等。第2页共5页这种状况的不断迭代也必然引发事故。这种无序状态说明安全工程又趋向于一种孤立系统,再次不同程度地割断了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反映了工作系统缺乏安全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