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练习(实验安全、过滤、蒸发)一、选择题:1.下列仪器:①烧杯、②坩埚、③锥形瓶、④蒸发皿、⑤试管、⑥烧瓶、⑦表面皿,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的是()A.②④⑤B.①⑥⑦C.③④⑥D.①③⑥2.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B.当出现CO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C.制取并收集氧气结束后,应立即停止加热D.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3.图标所警示的是()A.当心火灾——氧化物B.当心火灾——易燃物质C.当心爆炸——自燃物质D.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4.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A.硝酸钠、氢氧化钠B.氧化铜、二氧化锰C.氯化钾、二氧化锰D.硫酸铜、氢氧化钙5.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CO32-、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2-,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A.H2SO4B.HClC.NaOHD.NaNO3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体的气味C.酒精灯的火焰可以用嘴吹灭D.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7.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中B.过滤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高于滤纸的边缘C.胶头滴管的管口直接伸入试管里滴加液体,以免外溅D.实验室取用液体药品做实验时,如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2mL~3mL8.在盛放酒精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的警示标志是()9.2009年6月19日贵州省贵定县一煤矿发生瓦斯爆炸,致使5人遇难。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要有安全意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被玻璃割伤手后,先取出伤口里的玻璃片,再用稀过氧化氢溶液擦洗,然后敷药包扎B.加热试管时不小心发生烫伤,第一时间用冷水冲洗,再涂食盐(始终保持湿润)消毒降温C.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水银D.滴瓶中的滴管用后不用清洗,直接放到滴瓶中10.以下过滤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之间没有气泡B.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C.倒入漏斗的过滤液的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D.要沿着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过滤液11.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尾气,以防止环境污染。下列既能吸收尾气,又能防1止溶液倒吸的装置是()12.济南工业北路附近一家酒厂发生大火,五辆消防车紧急施救,才转危为安。在实验室点燃可燃物更要注意安全。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可燃气体安全点燃装置,对此装置的评价和使用错误的是()A.用此装置点燃可燃性气体可防止爆炸的发生B.实验时水槽中水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效果C.此装置防止气体爆炸的原理是使不纯的气体与燃着的气体不直接接触D.此装置适用于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1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5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⑤②④③①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①④②⑤③14.要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MgCl2,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是()A.加入适量Na2SO4后过滤B.加入适量NaOH后过滤C.加入过量NaOH后蒸发D.加入过量Na2CO3后过滤15.某溶液中存在Mg2+、Ag+、Ba2+三种金属离子,现用NaOH、Na2CO3、NaCl三种溶液使它们分别沉淀并分离出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溶液,滤出一种沉淀,所加溶液顺序正确的是()A.Na2CO3、NaCl、NaOHB.NaOH、NaCl、Na2CO3C.NaCl、NaOH、Na2CO3D.NaCl、Na2CO3、NaOH二、非选择题:16.根据如图装置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1)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现有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溶液,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