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通用15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一、创设情境,激发美感利用多媒体播放鸟鸣的音频,请学生闭上双眼,想象一下:“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地方才可以配得上这个名字呢?学生发言之后总结:大家心目中的“鸟的天堂”都很美,那么作者经历的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他一起去看看这《鸟的天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请学生借助工具书弄清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检查效果。点拨:注意“颤”、“应接不暇”中“应”、“簇”以及“隙”的读音,“留恋、不禁、颤动、应接不暇”的词义。2、“鸟的天堂”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点拨:“鸟的天堂”其实是河边一株茂盛的大榕树,许多鸟在上第1页共67页面筑巢。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几次去了鸟的天堂?分别看见了什么?点拨: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着重描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三、再读课文,体悟语言(一)第一次经历,研读7、8自然段1、默读,找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1)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榕树?分别有什么特点?从哪里体现出来的?点拨:树根——深;树枝——多;树叶——绿。(2)为什么枝干不可计数?作者是怎么描写的?点拨: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3)“新的生命在颤动”指什么?小组交流。点拨:指绿叶展示了全部生命力,体会明亮翠绿的树叶的写法,体会用语之妙。(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点拨: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第2页共67页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2、有感情地齐读。3、看课文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榕树的特点。(二)第二次游览,研读9—14自然段仿照上一部分研读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学,朗读之后提出疑问。重点放在与第一次经历的不同之处。1、这次见到的景象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作者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2、找出文中描写鸟的语句,分析鸟的特点。思考:作者为什么觉得“应接不暇”?点拨:通过对比,体会出榕树的静态美与鸟的动态美。作者用排比句和拟人句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3、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和中鸟纷飞的视频,感受从从静到动的壮观景象。4、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两次的经历如此不同?点拨:去的时间不同,按鸟的作息时间来看,早晨热闹,黄昏安静。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1、你喜欢晨光里还是夜幕下的“鸟的天堂”?为什么?作者描写的与你想象的一样吗?第3页共67页2、作者两次经历的心情有什么不同?通过朗读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比一比谁读得更有感情,学生互评。五、课堂小结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如果鸟的天堂在我们这儿你会怎么做?学生交流汇报。最后得出结论:因为这里环境好,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儿。六、布置作业1、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2、仿照文中写法,写写我们家乡大自然中发现的美景3、为保护“鸟的天堂”写一个环保标语。七、板书设计鸟的天堂第一次:大榕树树——大;枝干——不计可数动静结合第二次:鸟鸟——应接不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2设计理念: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和发。激发情感体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力求体现“充分研读,自主探究”的教第4页共67页学理念。设计特色:教学1-9自然段,多以读中感悟榕树的大、美为突破口,本课时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力求突破。1、围绕作者是“怎样表现榕树的大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发现。2、在领悟表达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