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总结参与式教研曾玲2013-7-1音乐活动是能够使人获得全面发展机会的重要社会实践领域之一。音乐是一种艺术形象,通过音乐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敏感性。我们在孩子幼儿时期,给他们的成长、学习和生活中融入一定的音乐启蒙教育,对稳定幼儿情绪开发幼儿智力,使其健康和谐地成长意义重大。从上个学期音乐教研活动就已经开始展开讨论式的教研形式,不再是之前那种理论专听形式,相对来说现在的音乐教研活动老师之间的互动性较强,更多的是鼓励老师们大胆发言自己对音乐组织活动的看法以及心得。在各位资深教师的带领下我们接触了很多没接触过的各种合唱形式并且亲身尝试了,还有有趣幼儿的发声练习方法,各种音乐技能知识,久而久之我们音乐教研组的教师队伍也更加强大了。通过在这种教研形式的环境中成长,我对音乐活动的教学组织有了更深的认识,上个学期很幸运有机会代表音乐组进行了音乐活动全园公开,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一次磨练的好机会,在对我的音乐活动一次次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很感谢音乐组的成员们。这学期音乐教研组还是依然以幼儿歌唱活动为主。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人类表达、交流感情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唱歌是人们表达自己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方式,也是人的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通过他们甜美、清脆的童声来表达自己欢快、喜悦等各种各样的心情,同样也是他们显示自己能力,获得成功体验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更好的有效开展音乐歌唱活动呢?一、适宜的作品是有效开展歌唱活动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宜的作品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教师在选择歌唱曲目时,应重点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小班幼儿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音乐理解和模仿能力有限。对小班幼儿的歌唱要求仅限于喜欢唱歌,知道歌曲名称,能独立地唱完一首歌。因此,应该选择篇幅短小,歌词内容多重复的音乐作品为主。2、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来源,只有源自幼儿生活经验的歌曲,才能引发幼儿的共鸣,促进其想要学唱歌曲的欲望。二、教学策略运用是有效开展歌唱活动的基础。教师应结合作品,运用一种或多种有效教学手段,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情绪,使其以一种积极、主动、愉悦的状态参与到歌唱活动中去。1、教师合理范唱。听唱是幼儿学唱歌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因此,歌唱活动中教师的范唱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富有感情地演唱幼儿喜欢的歌曲,才能贴近幼儿,缩短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为歌唱教学进行铺垫。清唱是范唱中最关键的环节,目的是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同时给幼儿一个正确的示范,因此教师在清唱时要注意自己歌唱的姿势和方法。2、巧妙运用图谱。图谱是一种视觉性的参与,利用图谱进行幼儿园歌唱活动,它符合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儿童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形象直观的图谱,可以使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3、巧妙开展游戏。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同样在歌唱活动中也可以将游戏渗入其中。教师可以把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一个游戏,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熟悉歌词、旋律、风格等,在自然的游戏中习唱歌曲。4、丰富歌唱形式。歌唱形式多样化,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在歌唱活动中,以独立歌唱、集体合唱为主同时还有领唱、轮唱、分声部唱、表演唱等形式5、巧借多媒体。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的特点。在歌唱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幼儿对歌曲情境的体验。总之,歌唱活动不要一味笼统的让孩子去记忆歌词,以促进幼儿情感和能力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歌唱活动所特有的教育功能,使幼儿在幼儿园的歌唱活动中能喜欢歌唱、快乐歌唱、创造性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