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折不扣践行党员宗旨同志们:“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回答的一句话。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无我”是忘我,随时牺牲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精神,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厚情怀。秉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一、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源于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为战士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上的著名演讲,党的“七大”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总纲”和“党员应尽的义务”中,之后的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的宗旨庄严地载入党章。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实践,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新时代,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最大信任和支持,从而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新时代为什么要树牢宗旨意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要求我们切实树牢宗旨意识并深刻理解其重要意义。树牢宗旨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对共产党员提出的基本要求。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是最紧要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说到底就是尊重人民、代表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说到底就是维护和实现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党。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要把群众路第1页共4页线作为党的根本路线,把群众观点作为党的基本观点,把群众利益作为党的最高利益,始终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以民为先。树牢宗旨意识是新时代对共产党员提出的根本要求。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奋斗史。现阶段,尽管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但党的性质没有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没有变。我们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应尽责任和神圣使命,因而我们党建立了牢固的执政根基并不断发展壮大。但我们也要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党员队伍中也存在着与保持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新时代对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树牢宗旨意识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提高执政能力的现实要求。“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盛衰的根本因素。习近平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作为党员,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党员能否做到对党、对人民忠诚老实,不是小事,而是关系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事业兴衰的大问题。共产党员只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三、党员干部如何践行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和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始终坚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也是检验共产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标尺。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践行党的宗旨,必须处理好利益关系,做到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党员干部应当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正确处理群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个人利益同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群众利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带来利益格局变化的第2页共4页条件下,必须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坚决反对将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这是党的宗旨的本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