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二七塔有感20XX年2月12日,我们一行六人来到了位于XX市二七广场的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塔是郑州的标志性建筑——郑州徽章,它在历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经过塔内管理人员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郑州二七纪念塔为双身并联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层,其中塔基座为3层塔身为1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顶角为仿古挑角飞檐,绿色琉璃瓦覆顶。塔顶建有钟楼,六面直径2.7米的大钟,整点报时演奏《东方红》乐曲。钟楼上高矗一枚红五星。塔平面为东西相连的两个五边形,从东西方向看为单塔,从南北方向看则为双塔。二七纪念塔现名为二七纪念馆。馆内共有10个塔层层厅和1个地下层厅,塔内陈列有“二七”大罢工的各种历史文物、图片、文字资料。展厅共分为九个部分,除了序厅外,另外八个展厅分别介绍了汉铁路的修建与早期工人运动,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成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工人运动的恢复和再遭摧残,永恒的纪念,二七纪念塔今昔,城市记忆和继往开来。九个部分相联系相承接,介绍了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在XX市成立了总工会,决定举行全铁路线工人大罢工。由于当时掌握中国国家政权的军阀疯狂地镇压,大罢工经过三天之后,也就是1923年2月7日以失败而告终。继汉口江汉分会工人领袖林祥谦和工会法律顾问施洋在武汉被杀之后,1925年,郑州分会的两个工人领袖人物司文德、汪胜友也在郑州一个叫做长春桥的地方被军阀杀害。这些革命烈士以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国工人阶级踏上政治舞台的第一章,由于郑州是这次革命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心,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郑州称为“二七名城”。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罢工运动和“二七”烈士,继承和发扬“二七”光荣革命斗争传统,1951年,在原“长春桥”旧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广场,当时场内建一座15米高的木制纪念塔。1971年改修成现在的塔式。参观完之后,我们同塔内工作人员讨论了有关二七大罢工的历史问题,也向广场上的群众询问了他们是否了解关于这一段的历史。我们发现,大家大都能说出这是为了纪念“二第1页共11页七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塔,但是“二七大罢工”的具体细节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只有一些年纪较大的老人们可以依稀介绍一点,于是我们向有兴趣了解的人们介绍了我们刚刚学习到的关于这段历史的大致内容,一些原本没有什么意愿进塔参观的人也被我们调动起了兴致,进塔学习了一番。在郑州生活里将近二十年,不知道多少次路过这座塔,但是这却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地去了解它的过去,了解它承载的历史和纪念意义,了解在郑州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事。身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对于自己家乡的革命烈士、革命事迹、甚至是历史却不甚了解,也让我感到了一丝羞愧与压力。这次的参观,我重新认识了革命先烈们勇于奋斗与不怕牺牲的精神,也使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今天的安定生活来之不易。革命烈士的精神鼓舞震撼了我,这也将是一笔不断激励我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二篇:参观“二七纪念馆”有感参观“二七纪念馆”有感5月31日,公司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观武汉二七纪念馆,缅怀革命烈士,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拾初心,清风倡廉。走进陵园,里面松柏环抱、绿荫满园、安静庄严,宛若我们今天参观烈士陵园的心情————肃穆、感动。仰望碑体,钢轨断面造型的碑座烘托着“工”字钢造型的碑体,碑顶饰以展翅欲飞的大鹏飞轮,仿佛诉说着先烈喋血的悲壮,诉说着中国铁路工人在革命斗争中的坚强不屈,英勇战斗。碑体正面镌刻的“二七烈士纪念碑”七个馏金大字印证历史的壮烈。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罢工队伍的图片,非常的壮观。工人们的罢工,遭到了军阀的追杀,所以也就引发了“二七惨案”,军阀将京汉铁路的委员长等领导人抓起来,林祥谦、施洋、高斌等无数革命志士面对敌人,宁死不屈,致死不悔,哪一幕幕壮烈的场景出浮现在我的面前,耳边似乎还回想着林祥谦的豪言壮语“头可断,血可流,工不能上……”轰动中外,彪炳千秋的“京汉铁路大罢工”虽然在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但是,它留下来的经验和第2页共11页教训,加速了中国革命走向成熟的进程,它留下来的浩然正气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历史从昨天走来,正朝着未来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