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试题一、名词解释1、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当组织移植后,外来的淋巴细胞可使宿主组织受到打击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称为移植物抗宿主病。2、血浆置换用正常人血浆制品或晶胶体溶液置换患者异常血浆;或用选择性分离法清除患者血浆中的致病物质,把其余正常成分回输给患者,以达到治疗的目的。3、血小板输注无效由于反复输注血小板,患者血清中产生血小板同种抗体,当再输入血小板后,会产生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患者出现畏寒、发热症状,输入的血小板会迅速破坏,使患者血小板计数不升高,反而下降。4、输血后紫癜血小板输注后产生严重同种免疫反应,可导致严重的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5、血小板自身免疫性紫癜血小板自身免疫作用,形成自身血小板抗体,破坏外周血小板,产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红细胞保存红细胞保存一般指全血、浓缩红细胞和红细胞悬液的保存。7、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少白细胞的红细胞至少必须去除70%的原白细胞,并必须保留70%的原红细胞。8、血小板贮存损伤贮存中的血小板形态球形变,伪足形成颗粒释放9、血小板粘着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受损,暴露出血管内膜胶原组织粘着血小板。10、输血小板难治性病人输血、妊娠或器官移植后,病人对HLA或血小板抗原产生抗体,这些抗体缩短了输入血小板在血管内的存放时间及输血后1小时血小板计数不能如预期的那样增加。11、新鲜冰冻血浆抗凝全血于采血后6小时内将血浆分出,并迅速在-30°C以下冰冻保存,称为新鲜冰冻血浆。12、血液高凝状态当血液凝固成分活力增高或抗凝血成分的活性减低时,可引起血液凝固性增高,称为血液高凝状态。13、冷沉淀冷沉淀是指新鲜冰冻血浆在可控制的条件下融化后,遗留在血浆中的冷不溶解的部分。14、自身输血是受血者自己血液或血液成分还输给本人。15、血液成分治疗(成分输血疗法)一血多用,病人缺什么就补什么。纯度和浓度高,见效快。能避免由于输入不需要的成分造成副作用。16、大量输血大量输血是在12-24小时内快速输入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或更多血液的输血。17、输血肺微栓塞是大量输血时有保存血内的微聚物所引起。微聚物是由白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形成,10〜164口m大小,数目随保存期的延长而增加。18、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19、Rh新生儿溶血病Rh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Rh血型不合所致的Rh免疫抗体作用于新生儿红细胞造成的高淡红素血症。20、ABO新生儿溶血病ABO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ABO血型不合,母体的IgG抗A或抗B经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破坏胎儿红细胞所引起。21、转铁蛋白转铁蛋白是血浆中主要的铁蛋白,负责运载由消化道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22、输血后紫癜是患者在输血后约一周发生的严重全身性紫癜和血小板极度减少。23、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属于血管外溶血,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开始产生抗体的时间是在输血后至少10天或者更长。二、判断题1、由过期全血制备的单个献血者的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的不同在于前者的主要变化是长期同红细胞接触后,在制备的血浆中葡萄糖和氨的水平高(X)2、将枸橼酸盐作为贮血的抗凝剂,在输血过快时,可引起钾离子浓度改变和肌肉麻痹。(X)3、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贫血的患者最好输注全血。(X)4、快速输注高渗糖溶液的渗透压高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V)5、凡血容量正常的贫血,药疗无效而需输血者,原则上都应输注红细胞。(V)6、ABO和HDN患儿输血不能输同型血,应选用O型浓缩红细胞加AB型血浆或加5%的蛋白溶液(V)7、通过输血,婴儿及儿童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较大,潜伏期也较短(平均14个月)。其原因可能是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和相应的病毒数量超过其身体负荷。(V)8、HIV既存在于患者及感染者的血浆中,也存在与其血细胞中。所以,患者或HIV病毒携带者的全血、血细胞成分、血浆及其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和浓缩凝血因子等,都有可能传播艾滋病。(V)9、任何时候都不要剧烈振荡浓缩血小板,因为可引起血小板不可逆的聚集。(V)10、血小板贮存期间的pH值要维持在7.2-7.4。(X)11、血小板的HLA相配合的献血者,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