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展“民主政风行风评议”活动的认识与思考国税系统担负着“为国聚财”的重任,国税工作牵动着千家万户,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因此,国税系统的行风建设就显得尤为关键,也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全面加强行风建设,建立健全巩固成果的长效机制”,突出说明了行风建设的重要性。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则正是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靠来自社会各界的群众代表,对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行政执法、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部门的行风状况进行公开评议的活动。国税系统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是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税收服务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国税工作更好地为中心工作服务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对国税系统各项工作及干部队伍的关心爱护,是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良好契机。一、国税系统民主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取得的成绩几年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已经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国务院纠风办更是在2007年6月1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和规范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指导意见》,体现了党中央对行风评议工作的重视。多年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像一股清风吹进了沉闷的系统体制,国税各级各部门按照建设法治型、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政府的要求,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对遏制不正之风、树立良好作风发挥了重要作用。1、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近年来,系统上下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执法规范化建设活动,广大税收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宗旨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执法为民思想不断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强化,执法作风不断改进,文明执法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并能充分发挥国税部门“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和理念,真正认识到自身角色由重执法到重服第1页共5页务的转变,满怀热情地在税收的道路上大步前行。2、民主评测群众满意度有明显的提升。评议监督的社会性,促进了国税系统自身纠建到位。社会各界的参与,实现了评议监督的社会化,强化了监督的警示性和推动性,促使被评单位对评查出的问题,能纠的立说立改,不能立即解决的说明原因并拟定计划分步改,对普遍性或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建立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在评议的过程中,各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做法,如“四心”服务制、“五多五少”、“五不让”等等,均是从纳税人的角度出发,力争做到让纳税人满意。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优化纳税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深化制度创新,着力把握行风纠建的重点和规律,促进了政风行风的进一步好转,赢得了纳税人的理解、支持和赞誉。从近几年的评议结果和相关数据来看,国税系统的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在共同竞争的众多执法单位中始终名列前茅。二、国税系统民主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存在的问题国税系统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行评制度上亟需完善尽管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早已为我们所熟悉,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也开展了很多年,但在具体的操作上还是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这主要表现在评议活动的发起、评议活动实施的周期和评议活动结果的运用上三个方面。首先是评议活动的发起比较随意。现在并无一个规范性的法律、法规对政风行风评议进行统一的规范,也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可操作的规章进行明确。每次行风评议都是由纠风办下发一个文件,然后下面层层转发、动员。而如果纠风办不出文件,下面就不闻不问。二是评议周期随意性大。评议工作应该多长时间开一次,什么时候开都没有一个权威的规定,有些地方有时两年开展一次、有时三五年开展一次,有时县一级纠风办组织的评议工作还未结束,市级、省级的评议工作又开始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缺乏制度化、统一化,使得被评单位应接不暇,评议代表疲于应付,评议工作流于形式。三是评议结果运用性差。从目前的评议来看,就一届评议而言,都做到了安排扎扎实实、动员轰第2页共5页轰烈烈、自查人人过关、评议浩浩荡荡、通报赏罚分明。但纵观几届评议,评议通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