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五中历史教研活动案例】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活动时间:2016年6月8号活动地点:侯马五中教研室参加人员:徐林芳常雁鸣李改玲李新娣杨彩萍崔河燕杨晓华张美荣形式:课例研讨做课教师:常雁鸣主持人:李改玲记录人:张美荣研讨主题: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活动流程:确立主题课题由来备课回放课例示范课后反思交流研讨提炼总结布置任务一、主题由来主持人: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迫切需要那些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历史课教学多数教师固守的是“讲解-接受”的模式,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充分发挥,创新性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长此以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甚至弃学。如今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为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1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天我们就依托常雁鸣老师的《民族团结》这节课谈一下《如何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二、理论学习主题确定后,我们按市教科局教研室的要求,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了自主学习,并召开了集体学习研讨会,对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加深了认识。三、集体备课,确定课例课例: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主讲教师:常雁鸣老师四、课堂实录,印证预设《民族团结》教学实录侯马五中政史地教研组常雁鸣【教学目标】(一)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二)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材中几幅插图的观察,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三)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使学2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描述,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教学重难点】(一)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二)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虑。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八年级学生难以把握,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法建议】本课采用分组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课前布置导学案。第一组问题包括:我国的民族关系概况?我国的民族分3布特点?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建议?第二组问题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影响?西藏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人开始于哪一事件之后?第三组问题包括:请举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中央提出实施()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第四组问题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学法指导】(一)分小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参与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乐学。(二)运用教材中的几幅插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三)多使用图片,尤其是和时事有关系的,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并不遥远,培养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能力,也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