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10、12课训练案(100分)1.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而这一行为未受到清军的阻止。这说明A.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思想B.英国殖民侵略准备充分C.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D.中英之间军事实力悬殊【答案】C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并不能说明清军实力不足,只能说明清政府近代海权观念的缺乏,故C项正确,D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天朝上国的思想,故A项排除;根据“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可知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并不充分,故排除B项。2.19世纪前期,《澳门新闻报》载:鸦片入口,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此项银两,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以便分派。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据此可知当时A.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B.虎门销烟后鸦片走私禁绝C.清政府对西方侵略的认识不足D.腐败统治潜伏着民族危机【答案】D材料反映了19世纪前期中国官员参与鸦片走私,收取规银贿赂,这些腐败统治加剧了列强侵略,潜伏着民族危机,故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故A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鸦片走私禁绝,故B错误;中国官员参与鸦片走私,也不能说明清政府对西方侵略的认识不足,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官员腐败,参与鸦片走私的影响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下图是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按顺序应该填写的内容是A.鸦片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倾销、原料出口D.鸦片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出于入超地位,故丙是入超,丁是出超;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故甲是鸦片走私;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如“财政危机、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危害身心等”,故乙是财政危机。所以答案选A。4.下表为中国某时段银钱比价,表格数据反映了该时段年份18041809181418201825183018351840银一两合铜钱数919.91065.41101.91226.41253.41364.61420.01643.8A.白银的大量流入导致中国货币贬值B.不正当的国际贸易冲击了中国的金融秩序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依然占优势地位D.西方大规模经济侵略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答案】B从材料中的数据变化来看,当时中国出现银贵钱贱的现象,这是不正当的国际贸易导致大量白银外流的结果。故答案为B项。白银大量流入导致的结果应当是银贱钱贵,排除A项;大量白银外流,中国白银外流,不能反映中国处于优势地位,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形态的变化,排除D项。5.鸦片战争前,少数士大夫针对鸦片泛滥情况提出:“纹银易烟出洋者不可计数。必先罢例禁,听民间自种莺粟。内产既盛,食者转利值廉,销流自广。夷至者无所得利,招亦不来,来者则竟弛关禁而厚征其税。责商必与易货,严银禁罪名。”下列选项最符合“少数士大夫”主张的是A.严格禁止外商走私鸦片B.鼓励民间种植与夷争利C.反对政府介入鸦片问题D.利用市场维护经济安全【答案】D根据“内产既盛,食者转利值廉,销流自广。夷至者无所得利,招亦不来,来者则竟弛关禁而厚征其税”,可见少数士大夫主张通过民间自种莺粟,使外国走私鸦片无利可图,从而减少白银外流,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让外商“至者无所得利,招亦不来”,不是严格禁止,排除A;材料是主张听任民间种植,并非鼓励,排除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6.1830年,47名在华英商上书英国国会,历数在华遭受的禁止乘轿等诸多限制,控诉广东当局称其为“奸夷”。1834年,80余名英商致国王的请愿书建议发动战争解决对华关系问题。这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