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相关问题的思考【摘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劳动关系一直存在着计划性、单一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近些年来,国家对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不断进行改革调整,这给单位的劳动关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我国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的特点出发,对人事制度改革给劳动关系带来的影响进行探析,并提出构建和谐的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关键词】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特点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组织机构,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是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具有一定公益服务性质的机构,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发挥国家对社会生活管理职能的重要部分。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与企业以及政府部门有着一定的差别,由于受到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长期存在计划性、单一性和固定性等特征。近些年来,国家不断推行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这对劳动关系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劳动关系开始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利益清晰化、运行市场化等新特征。在这种背景下,事业单位要对劳动关系发生的变化进行重点关注,采取措施构建和谐的单位劳动关系。一、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由于事业单位的改革一直比较滞后,其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比较深,并且事业单位自身的性质比较特殊,所以其劳动关系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企业的特点。1、计划性我国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尽管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推行多年,但是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仍然具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烙印,劳动关系呈现出计划性的特点。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都是由国家进行统一计划、部署和实施的,事业单位自身没有独立自主的劳动用工权,其招聘用人必须由国家人事部门进行统一编制管理,并经过相关管理第1页共13页部门审批之后才可以。事业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之后,国家会对单位的工资薪酬、社会保险以及相关福利等进行统一规定或调整。2、固定性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的固定性是指劳动者与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建立的,一旦劳动关系形成之后,事业单位是没有权力与劳动者解除这种关系的,除非有上级政府部门的行政命令。目前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开始出现聘任制这种方式,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呈现固定性的关系,单位的职工基本上都是一次性分配之后就确定了终身的劳动关系,员工的流动性不大。3、行政性事业单位劳动关系的行政性主要是指单位劳动关系建立的方式、劳动关系的运行方式以及调整方式等都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手段来完成的,这种劳动关系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行政性关系,市场机制在劳动关系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发挥作用。而且,目前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范,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劳动关系进行指导,单位的劳动关系很不规范。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对劳动关系产生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也在不断的改革调整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人事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劳动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开始逐步市场化,呈现出很多新的特征。事业单位一定要积极应对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劳动关系的调整力度,构建和谐的单位人事关系。1、事业单位劳动关系主体呈现多元化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各项制度改革的推进,事业单位的性质已经逐渐在发生变化。全部由政府拨款作为经费来源的事业单位越来越少,行政管理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被严格控制;很多科研型事业单位开始逐步走向市场化,其拥有大量的下属产业,经费来源日益多样化,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一些作为政府下属单位的中介服务机构开始从政府中脱离,转变为自负盈亏,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独立法人。另外,一些事业第2页共13页单位通过改革,将存量资产中的国有资产予以剥离,各种不同的经济成分开始进入单位,事业单位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状态。在这种背景下,除了传统的公有制劳动关系外,新的股份制、合作制等多元化的劳动关系开始出现。2、事业单位劳动关系中的利益日益清晰劳动关系的实质其实是一种利益关系,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