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学业要求核心素养1.理解建国后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2.明确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时间、标志。3.掌握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重大意义。4.理解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政治认同: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政治认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2.科学精神:通过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探索中前进这些知识的学习,培养科学精神。3.法治意识:理解宪法规定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70周年。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怎样带领全国人民,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对此,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1953年,毛泽东指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了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请思考以下问题:建国后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有哪些?提示: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党的八大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哪些规定?提示: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道理?提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1.过渡时期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原因: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3)意义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想一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经济条件吗?提示:政治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了政治基础;经济上,在完成“一五”计划任务过程中,国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经济力量和基础工业的主体,为社会主义建立创造了经济条件。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探索过程(1)原因:面临崭新的历史课题: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2)做法2.党的八大最重要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贡献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艰辛探索的重大意义(1)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