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BC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或前汉。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2.汉初经济•(1)休养生息•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针对当时经济状况,加之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汉初统治集团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经济得到明显恢复。•文景之治•汉初的“与民休息”政策,使得西汉经济获得了发展。文帝、景帝时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文景之治,首先表现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上。汉文帝多次颁布诏令,劝课农桑,鼓励发展生产。把田租由高祖时的什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第二年又全免田租。直到景帝时才恢复了三十税一。文帝还把算赋(人头税)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20钱减为40钱,把原来丁壮每年服徭役一月,改为三年服徭役一月。•文景之治的另一方面是政治比较清明。文帝鼓励大臣进谏议政。廷尉张释之多次依据法律顶撞皇帝,文帝不以为忤,反而能够始终委以重任。文帝废除了以言论治罪的“诽谤妖言法”和株连家族的“相坐法”,还废除了摧残肢体的肉刑制度。汉初政治(1)郡国并行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在建立汉朝初期,分封了七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不久,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2)七国之乱景帝即位后,用大臣晁错削藩之议,削减一些诸侯国的辖地。于是吴、楚、赵、胶西、胶东、济南、淄川七国于公元前154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发动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此时西汉国势处于上升时期,社会秩序稳定,七国的分裂活动不得心。汉朝以太尉周亚夫率军平叛,不足三月,七国之乱即被镇压。景帝趁此机会,将王国任用官吏的权力收归朝廷,使诸侯王的势力受到很大削弱。二、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丞相权重,威胁皇权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文学家。政治强化设立中朝,削弱外朝(中朝外朝制)——加强皇权颁行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削弱地方,加强中央设置十三州刺史,监察百官与豪强——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酎金夺爵,剥夺列侯的爵位——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察举征辟,选拔官吏——构建官僚体系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黑社会设立中朝(内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设立13刺史和司隶校尉,监察地方司隶校尉:督察三辅、三河、弘农,“公卿贵戚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张汤(?—公元前116年12月),西汉时期官员、酷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因为治陈皇后、淮南、衡山谋反之事,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张汤先后晋升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与赵禹编定《越宫律》、《朝律》等法律著作。用法主张严峻,常以春秋之义加以掩饰,以皇帝意旨为治狱准绳。曾助武帝推行盐铁专卖、告缗算缗,打击富商,剪除豪强。颇受武帝宠信,多行丞相事,权势远在丞相之上。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黑社会经济垄断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生产与销售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商业贸易算缗告缗:抑制工商业者(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西汉自建立以来,币制混乱,郡国铸币失控又是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之一,故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中央政府在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将汉高祖下放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币制改革,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生产和销售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