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农村房屋抗震设防的思考近年来,随着农民的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过去的土墙草顶房屋几乎找不到了,绝大部分是砖混平房和二层以上楼房。但是这些楼房主要是农民自建房,由于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农村群众普遍缺乏防震减灾意识和建筑的抗震知识,因而对新建的房屋几乎不按照国家的规范和管理进行设防,甚至有的都不设防,给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安全隐患。特别是自**水电站蓄水以来,辖区内有感地震较为频繁,一些地方移民建房出现了大面积裂缝,有的甚至变成了危房而无法居住,因此,加强农村居民抗震设防情况这一民生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我县农村居民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对**镇、**乡、**乡、等乡镇的移民点建房过程中,发现这些民居普遍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房屋的地基不够牢固。被调查的居民有大部分对基础的处理不符合抗震要求,几乎所有的房屋地基都是向下挖50cm-80cm地漕,然后用石头往上砌,地漕也不按设计规范要求处理基础,抗震性能较差。2、建设房屋选用的建材质量不合格。部分房屋砌墙用的砂浆不符合要求,有的用石灰掺土代替砂浆,有的砂浆配比不合理,有的房屋选用旧砖、劣质砖或新旧砖混杂砌墙,使墙体强度明显降低,地震时房屋容易产生局部失稳而倒塌。3、大部分住宅的设计或施工不合理。比如,在**乡**村的**、**和**村**村等移民点98%的农村房屋没有设计圈梁,抗震横墙的间距与房屋的类别不相匹配,房屋各个构件之间缺少可靠的连结,整体性差。有的砖混房屋尽管设计了围梁、构造柱,但由于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符合要求,也达不到抗震设防的要求。这是造成房屋开裂的最主要原因。二、导致我县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民的防震减灾意识不强,农村建房防震、抗震知识缺乏。在建设时,农民只考虑房子外观装修美观、气派、宽敞、第1页共4页舒适,而不考虑抗震因素,只求高、求宽。追求外观而不注重设防,导致一部分住宅存有安全隐患。2、农民收入偏低,由于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很多建房者都用攒了10年左右的积蓄进行建房,不舍得花钱购买更好的材料,也不设计圈梁,只要房子能住即可。3、大多农村建房者都是自己建设房屋,即便请人施工,施工工匠也没有经正规培训,承建这类楼房的建筑队大都是没资质或挂靠资质的建筑队,懂建筑技术规范的少,施工质量很难保证,抗震设防要求也很难保证。且很多农民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本村人都是这样建设都没事,自己也这样建设。4、抗震设防的制度不够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只是规定XX县区新建的建筑要进行抗震设防,而农村房屋强制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法律法规出现真空状态,导致村民不愿意对房屋进行抗震设防。5、农村房屋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除了个别新农村示范点在建设过程中有较好的规划外,其他地方都是在先祖划分的地基上进行房屋建设,导致在建设中没有选择抗震有利地段,没有充分考虑房屋间距离和道路设置、避震疏散、救灾等因素。综上,我县农村居民的抗震设防情况较差,如发生中强地震,均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三、做好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安居乐业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只有安居才能乐业,这是最大的民生。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如果我们的建设不考虑抗震设防,遇到地震,就可能把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因此,抓好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管理,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当前我县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财富的积累越来越多,人口的增长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后果将不堪设想。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世界上通行的做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这项工作做不好,且不说现在地震预报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就是地震预报过关了,第2页共4页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人员伤亡、财产的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