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MS是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分离,MS检测;LC-MS是液质联用,LC是分离,MS是检测;LC-MS-MS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比LC-MS更精密一些;HPLC又称“高压液相色谱”、“高速液相色谱”,是可以分离和检测溶解在溶液中的微量物质气-质联用(GC/MS)原理发布日期:2008-11-24热门指数:1805收藏气-质联用(GC/MS)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组分的分离与鉴定,其具有GC的高分辨率和质谱的高灵敏度,是生物样品中药物与代谢物定性定量的有效工具。质谱仪的基本部件有:离子源、滤质器、检测器三部分组成,它们被安放在真空总管道内。接口:由GC出来的样品通过接口进入到质谱仪,接口是色质联用系统的关键。接口作用:1、压力匹配——质谱离子源的真空度在10Pa,而GC色谱柱出口压力高达10Pa,接口的作用就是要使两者压力匹配。2、组分浓缩——从GC色谱柱流出的气体中有大量载气,接口的作用是排除载气,使被测物浓缩后进入离子源。常见接口技术有:1、分子分离器连接(主要用于填充柱)扩散型——扩散速率与物质分子量的平方成反比,与其分压成正比。当色谱流出物经过分离器时,小分子的载气易从微孔中扩散出去,被真空泵抽除,而被测物分子量大,不易扩散则得到浓缩。2、直接连接法(主要用于毛细管柱)在色谱柱和离子源之间用长约50cm,内径0.5mm的不锈钢毛细管连接,色谱流出物经过毛细管全部进入离子源,这种接口技术样品利用率高。3、开口分流连接该接口是放空一部分色谱流出物,让另一部分进入质谱仪,通过不断流入清洗氦气,将多余流出物带走。此法样品利用率低。离子源:离子源的作用是接受样品产生离子,常用的离子化方式有:-351、电子轰击离子化(electronimpactionization,EI)EI是最常用的一种离子源,有机分子被一束电子流(能量一般为70eV)轰击,失去一个外层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M),M进一步碎裂成各种碎片离子、中性离子或游离基,在电场作用下,正离子被加速、聚焦、进入质量分析器分析。EI特点:⑴、电离效率高,能量分散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⑵、图谱具有特征性,化合物分子碎裂大,能提供较多信息,对化合物的鉴别和结构解析十分有利。⑶、所得分子离子峰不强,有时不能识别。本法不适合于高分子量和热不稳定的化合物。2、化学离子化(chemicalionization,CI)将反应气(甲烷、异丁烷、氨气等)与样品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进行电子轰击,甲烷分子先被电离,形成一次、二次离子,这些离子再与样品分子发生反应,形成比样品分子大一个质量数的(M+1)离子,或称为准分子离子。准分子离子也可能失去一个H2,形成(M-1)离子。CI特点⑴、不会发生象EI中那么强的能量交换,较少发生化学键断裂,谱形简单。⑵、分子离子峰弱,但(M+1)峰强,这提供了分子量信息。3、场致离子化(fieldionization,FI)适用于易变分子的离子化,如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多肽、抗生素、苯丙胺类等。能产生较强的分子离子峰和准分子离子峰。4、场解吸离子化(fielddesorptionionization,FD)用于极性大、难气化、对热不稳定的化合物。5、负离子化学离子化(negativeionchemicalionization,NICI)是在正离子M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离子化方法,其给出特征的负离子峰,具有很高的灵敏度(10g)。质量分析器:其作用是将电离室中生成的离子按质荷比(m/z)大小分开,进行质谱检测。常见质量分析器有:1、四极质量分析器(quadrupoleanalyzer)原理:由四根平行圆柱形电极组成,电极分为两组,分别加上直流电压和一定频率的交流电压。样品离子沿电极间轴向进入电场后,在极性相反的电极间振荡,只有质荷比在某个范围的离子才能通过四极杆,到达检测器,其余离子因振幅过大与电极碰撞,放电中和后被抽走。因此,改变电压或频率,可使不同质荷比的离子依次到达检测器,被分离检测。2、扇形质量分析器-15++磁式扇形质量分析器(magnetic-sectormassanalyzer)被电场加速的离子进入磁场后,运动轨道弯曲了,离子轨道偏转可用公式表示:当H,V一定时,只有某一质荷比的离子能通过狭缝到达检测器。特点:分辨率低,对质量同、能量不同的离子分辨较困难。3、双聚焦质量分析器(double-foc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