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反思及策略武汉市汉阳区德才小学周萍摘要:面对诸多低效,教师需要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技术,构建有效的课堂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所谓“有效课堂”就是有理想的教学效率,相对于教学投入而言,教学产生的“质”和“量”都达到了一定的预期目标。其次“有效课堂”有理想的教学效益,价值取向符合时代和个体的积极而进步的需求。关键词:低效教学反思有效课堂策略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伴随着全球的教育改革的浪潮,几年内走向了数以千计的试验区,走向了数以万计的实验学校,也走进了我们平常的课堂。一时间,教育界展现出轰轰烈烈的学习、实践、改革的浪潮。在实践中,无论是行政官员,还是教育专家学者,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只有基层一线的教师落实了有效课堂,才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纵观我国新课程下中小学课堂教学诸多低效问题所导致的教师辛苦,学生痛苦,学生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应有发展的现状。结合具体现状反思对策。一、课堂教学低效具体现状:1、教学方式造成的教学低效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率是大不相同。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教学方式记住率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而现实中我们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比率却差不多与之相反:教学方式采用率1教师讲授90%学生阅读75%视听并用68%教师演示60%学生讨论38%学生实践20%学生教别人5%反思我们的教学,有多大比例的课堂教学真正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有多少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呢?有的老师经常说学生笨,一个问题讲了许多遍,学生还不会,这不会的原因有多少是学生的?又有多少是我们教师自身的呢?2、教师教学技能低下造成教学效应低。教师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创造性,新课程不需要教师太多的模仿,而提倡高度个性化的、多姿多彩的创新的教学,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能够做到专业自主,能够自主独立地解决问题。现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以及25岁左右的青年教师。他们当中已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成长为学科骨干。但多数中老年教师职业倦怠靠老经验教学,而不少年轻教师在教学的艺术性上还有待提高。虽然学校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投入了大量气力但不少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教学策略落后,造成教学效率低。二、低效课堂教学的思考:面对诸多低效,我们教师需要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技术,构建有效的课堂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所谓“有效课堂”就是有理想的教学效率,相对于教学投入而言,教学产生的“质”和“量”都达到了一定的预期目标。其次“有效课堂”有理想的教学效益,价值取向符合时代和个体的积极而进步的需求。我们谨慎地用数学方法将课堂教学效应表述为:三、构建有效课堂的具体策略1、更新教学观念。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造成的教学低效主要就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上来。2教学效应=师生教与学的收益师生教与学的投入(1)教师应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知识获取过程的共同参与者,是知识的共同收集和分享者;教师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过程控制,结论的准确揭示,教师的作用更是学生无法替代的。(2)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与学生联系紧密的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教师还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但必须适时适度。学生在面对一个新问题时,让他们先独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后才开始尝试用一些方法对该问题进行探索,既让他们体验自主探究的兴奋,还要注重“双基”落实的实效。2、有效教学策略(1))课前的教学准备策略:课堂教学准备的策略主要是指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文本的处理与准备以及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行为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