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的学术报告规范学生行为收获良好习惯时间:20XX年4月15日地点:午峪小学操场主讲人:陈永皋参加人员:全体学生习惯的培养对21世纪的人更为重要。人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总要做许多事情。比如学习、工作、与人交往等等,这些事情都需要有很多活动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人总是要去“做”、去“动”,如果光躺在床上是没有办法完成各项活动任务的。既然要活动,就需要很多技能性的、习惯性的行为。所以说,习惯和人的有效学习、有效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是,现实中许多人不太注意自己的习惯或者孩子的习惯,总觉得这是件小事情。父母可能更看重孩子是否有理想,是否学习成绩好、有竞争能力,是否人际关系好,是否适应环境等等。把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上升到构建学生健康人格的认知高度。一、人格的五个方面均与习惯有关人的行为习惯与人格的构建有密切联系。孩子是否有理想、有信心、有道德、爱学习,这些项目都包含在一个人的人格当中。一些成年人不太在意习惯问题,但我们知道这些为人父母的成年人却是非常重视孩子的人格培养的。所以,习惯和人格的关系入手,通过探索习惯和人格的关系,寻找培养当代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重要方法。正因为现在少年儿童的成长条件好了,才更容易滋长出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过去穷人家的孩子,即使不培养节俭的习惯,他也能自然形成,因为他没有浪费的环境。习惯与工作、学习的关系、与当前的国情都有很重要的关系,如果不注意培养好习惯,可能素质教育的目标会落空。把人格分为5个方面来描述。第一是开放性,包括:具有想像、情感丰富、审美、求异创造、智慧等;第二是谨慎性,包括:胜任工作、公正、有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第三是外倾性,包括: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第四是随和性,或叫宜人性,包括信任、直率、利他、第1页共12页依从、谦虚、移情等;第五是情绪稳定性,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从这五个方面就可以看出来,其中许多因素是和人的习惯是密切联系的。例如。在情绪稳定性这一方面中,有焦虑、敌对等等,该怎么理解呢。这些当然是些不健康的人格。其实,人格有一个最高点,也有一个最低点,习惯与道德相辅相成,一些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在进入大学或者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以后,却屡屡出现问题。比如,有的人没有办法适应集体生活,乱翻别人的东西、不能顾全大局,还有的人在公共场合随意乱扔废纸、随地吐痰等,也有的人人际关系很糟糕,甚至为了竞争而自杀或杀人。这些应该说都是人格不健康导致的。这些问题也是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造成的。表面上看,这些都是道德问题,但事实上人的人格、道德、品德、习惯是有联系的,而且有很密切的联系。他们虽然成绩好,但在人格上是有缺陷的。这些缺陷就是人格缺陷。但它表现在一个人的道德上。所以我们在形容这些人的时候会说他“缺德”、“没有修养”。也有一些人常常表现为“两面人”,即在家里一个样,在外面一个样;独处的时候一个样,在他人面前又是一个样。比如,有的人在家的时候特别爱干净,甚至干净到有洁癖,但在外面却把垃圾随便倒、把痰吐在墙上,或者不冲厕所。当只有自己的时候,把所有的灯都打开,不怕浪费电。但有同学在的时候又会表现出很关心集体的样子。这也是习惯和道德密切联系的表现。应该说习惯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好的习惯可以渐渐形成好的品格和道德,好的道德约束又支配着人重复好的习惯。习惯其实不只是简单的动作重复,它是受人的道德意识支配的。如果不把道德和习惯联系起来的话,就比较容易形成上述这种行为不一致的习惯——即两面人。习惯虽然已经成了自动的行为,但自动了并不一定说和道德没关系。为什么说人格、道德、品德、习惯有密切关系。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道德,道德构成了一个时代的意识和倾向,要把道德化为每个人的行为,道德就在悄悄地起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呢。因为道德是一个社会的基本规范,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又是由他的行为构成的。所以第2页共12页也可以说,道德是外部的,转化为人内部的东西就是品德。品德是什么。品德是人的行为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