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3、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教学重点:1、复述故事情节。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教学难点:1、领悟课文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2、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教学方法:朗读、复述;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由一个小故事引入:(本文前传)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2、回答问题:①上尉接到任务时,觉得任务怎么样?②上尉是怎样克服自己的困难,成功地完成任务的?③概括一下他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④上尉说成为孤胆英雄是受什么启发?3、溪流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春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咫尺天涯路,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于是就没有了下一步,于是就没有了路路尽天绝处,不妨尝试着再走一步万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将不一样二、走进作者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他早年曾加入美国空军,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战斗,曾经驾驶飞机深入德国完成极其危险的侦察任务。《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富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三、初读课文,弄清字词训诫(jiè)陡峭(qiào)嶙峋(línxún)耸立(sǒng)啜泣(chuò)着眼(zhuó)头晕目眩(xuàn)迂回(yū)纳罕(nà)(hǎn)小心翼翼(yì)训诫:告诫、教导嶙峋:形容人瘦削纳罕:惊奇、诧异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翼翼,谨慎、严肃的样子啜泣:抽噎yē,抽抽搭搭地哭炫目:使眼睛昏花头晕目眩:头发昏,眼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心惊肉跳:xīnjīngròutiào: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四、整体感知课文。1、听读课文,了解大意2、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课文内容(提出要求)(提示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五、弄清课文结构,复述课文1、根据复述提示: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写了些什么内容?就故事情节要素组织学生抢答,以巩固识记。①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费城②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③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内德、杰利④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约20米高;约7米2、本文可以分四部分,具体如下:(一)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二)经过(4——15)中途被弃,进退两难(三)结果(6——2)父亲指点,摆脱困境(四)启示(24)走一步,再走一步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