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气求声,以读探情——《归去来兮辞》朗读探究课长安三中高二语文姚小武教学目的:1、掌握古诗文诵读五步法。2、以提问互动等方式促使学生投入到诵读活动中。3、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培养学生通过诵读准确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古诗文诵读五步法。教学难点: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课前两分钟诵读,老师进行点评。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本学期开展的课前两分钟诵读活动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在同学们朗诵的篇目中,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朗诵的是现代散文和诗歌,大家的诵读水平和上学期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诵读古代作品的同学非常少。究其原因是因为时代久远,文字比较艰涩,在停顿和情感的把握上有一定难度,所以在这节课上,通过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古诗文诵读的方法。三、提问:平时同学们在朗诵古诗文时,如何能通过自己的诵读准确的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呢?首先需要同学们放下包袱,大胆进行诵读。学生探讨,老师归结:四、讲解古诗文诵读五步法。(板书)第一法:夯实基础,读准字音纠正字音第二法:关注节拍,读出层次与停顿辞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它有如下的体裁特点:两句一组,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多为六字句,每句读三拍,音韵和谐,具有节奏美。集体朗读第一段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板书)辞官归田:自责之辞、安慰之辞、归途(归心似箭)指明朗读第二段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板书)居家生活:抵家之乐、居室之乐、庭院之乐集体朗读第三段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出游:心志、交往、出游、所见所感(板书)第三步:留意句式,读出语气和语调集体朗读第四段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板书)第四法:外看背景,内看平仄与韵脚,读出情感基调。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板书)第五法:齐头并进,批文入情,读出情感。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板书)总结:古诗文诵读口诀字音节拍是根本,语气语调句式存。了解背景与诗韵,披文入情情感真。诵读检测:指明两个学生诵读《陈情表》最后一段。《出师表》最后两段。课后作业:使用古诗文诵读五法,分析并诵读陶渊明《归园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