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一阶段达标测评卷(一)1.下列关于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叙述正确的是()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血浆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淋巴液C.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D.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液2.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胰腺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A液、B液和C液B.A液中的物质可以进入B液和C液中C.生成与回流的A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D.葡萄糖氧化分解成丙酮酸的反应发生在A液中3.a、b、c表示三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中含有激素和消化酶B.c中含有各种血细胞C.b、c中蛋白质含量相近D.b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c增多4.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下丘脑某部位受损的患者,水平衡调节紊乱B.学生通过对重点知识反复阅读来加强记忆C.车祸中受害者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而看不懂文字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排尿,意识恢复后可控制排尿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没有必然的联系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抽血时,看见针刺而缩手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6.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B.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反应C.兴奋在结构c处的传递比在结构b上的传导速度慢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7.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脊髓神经元细胞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D.某种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8.现有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给予坐骨神经一定强度的电刺激,肌肉在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作用下能收缩。若将四个标本分别浸泡在如表所示的任氏液(为肌肉提供等渗环境)中,再给予坐骨神经同等强度的电刺激,则肌肉可能不收缩的是()标本编号标本1标本2标本3标本4任氏液中添加的物质烟碱肉毒杆菌毒素马拉硫磷箭毒作用机制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可打开Na+通道阻碍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抑制胆碱酯酶(能分解乙酰胆碱)活性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可关闭Na+通道A.标本1、标本2B.标本1、标本3C.标本2、标本3D.标本2、标本49.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的活动以及相关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B.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的H区和S区C.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D.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10.河豚毒素(TTX)是一种离子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min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河豚毒素的作用机理可能为()A.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突触前神经元Na+内流,抑制突触前膜递质释放B.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突触后神经元Na+内流,抑制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的作用C.TTX作用于钾离子通道,阻断突触前神经元K+外流,抑制突触前膜递质释放D.TTX作用于钾离子通道,阻断突触后神经元K+外流,抑制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的作用1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沃泰默实验中将盐酸注入血液的一组排除了盐酸直接作用于胰腺使其分泌胰液的情况B.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胰腺分泌胰液只受促胰液素的调节12.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激素含量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是反馈调节B.激素广泛分布于组织液、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