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师版)归去来兮辞VIP免费

(教师版)归去来兮辞_第1页
1/11
(教师版)归去来兮辞_第2页
2/11
(教师版)归去来兮辞_第3页
3/11
《归去来兮辞》(第1学时,共2学时)一、学习目标基础性目标:我能识记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了解“辞”的文体特点。拓展性目标:我能读懂诗文内容,明确陶渊明的仕途经历。挑战性目标:我能通过精读鉴赏课文小序和文章第一段,理解作者辞官的原因。二、学法指导1.阅读知识链接,了解陶渊明。2.根据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判断诗文中的文言现象及句式,能直译该句句意。3.诵读小序和第一段,用红笔标出序中所说辞官原因。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陶潜(365-427):一名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东晋浔阳(现江西省九江市)人,我国晋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29岁开始入仕,从此的13个年头,时官时隐,历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之类的小官。在彭泽县令任上仅80余天,就辞官回家,躬耕陇亩,从此不再出仕。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思想追求: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诗人陶渊明素有隐逸诗人之誉,他的好友生前颜延之称他为“南岳之幽居者”,沈约将他列入《宋书·隐逸传》,钟嵘又誉其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历代文人墨客大都将陶渊明归结为一般意义上的“隐者”,即单纯意义上的隐士,然而结合陶渊明本人的身世经历及其思想发展历程,我们却不难看出陶渊明隐逸背后的许多真实的思想;人的思想总是在一定程度上指挥人的行动,要了解陶渊明的隐逸思想,还必须深刻把握他的身世经历及思想历程。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文学成就: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两次出仕,两次归隐,使生性恬然,自谓是“羲皇上人”的陶渊明经历了深刻的思想感情变化;从悠闲的读书中寻乐----年事稍长,萌发建伟业立奇功之志-----不堪忍受琐细的吏职,回到不受压抑的田园生活-----不甘寂寞,幻想施展才华,实现平生志------再次厌倦单调,辛劳的羁旅生活,向往清丽恬然的田园生活;他在这其间始终存在着“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心理。纵观陶渊明的一生,他有着建功立业,大济苍生的大志,自愿投身于政治斗争的漩涡,几番尝试,挣扎,知不可为时方在孤独绝望中毅然归隐。他的骨子里有着深刻的儒家思想,这一思想贯穿于他生命的始终,仕宦的经历使他洞悉社会,感到自身难与时代相容,又难与时代抗衡,别无选择之下,只能将目光折回个人的心灵世界,走向了心灵上的理想王国,由此在精神上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归隐并非出于对人身意义的虚无理解,相反,他的创作和他的生活,都反映出他对现实和人生的执着,只是方式比较曲折隐晦而已,作为一种对抗黑暗的手段,隐逸本身是消极的,不可取的,但陶渊明身处魏晋时代,游走于世俗于心灵之间的气魄的生存方式和人生转换的经历不一定值得效仿,但诗人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实质和诗人留下的田园牧歌式的精神遗产却都具有潜在的价值。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2.前人评价:陶诗胸次浩[胸怀宽广]:王右丞(维)有其清腴[清美],孟山人(浩然)有其闲远[安闲清高],韦左司(应物)有其冲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师版)归去来兮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