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集中隔离点工作手册为进一步规范集中健康监测工作流程和要求,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和《**省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工作规范(试行)》要求,结合我*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手册。一、集中隔离点的选择1.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远离人口密集居住与活动区域,具有独立化粪池,具备水电气和清洁排污保障条件的场所,如宾馆、酒店、公寓等场所。2.严格实施单人单间房,房间内配备有具备洗漱条件的单独卫生间等,每个房间在卫生间和生活区各放置一个垃圾桶,桶内均套上医疗废物包装袋,有窗可满足每日通风换气要求,配备有安全防护设施,每层楼至少设置两个通道。严禁使用中央空调。3.隔离点应为合法建筑,其基础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安全、消防安全、抗震防灾、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标准要求。二、集中隔离点结构布局隔离点应满足“三区两通道”要求,“三区”即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清洁区为工作人员的一般活动区,污染区为被隔离人员起居生活区域,半污染区为工作人员进出污染区的过渡区,各区之间应采用物理隔离、无交叉,并设置明显标示;“两通道”,即工作人员和物资进入清洁区通道,被隔离人员进出污染区、垃-1-圾运出污染区通道。两通道不能交叉,分设在场所两端,有明显标示,距离越远越好。具备条件的,可将垃圾清运通道与隔离人员进出的通道分开。工作人员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应有物理隔离。隔离场所外面要有明显的警戒标识,所有出入口要安排专人值守,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要安装监控设备,重点区域全覆盖,并接入公安“雪亮工程”。隔离点内公共卫生间及公共饮水区应封闭停用。三、人员配备每个隔离点的工作人员要按照和被隔离人员8-10:50的比例配备,医生、护士分别按照1:50配备,公安、信息联络、清洁消杀、安全保障、后勤保障、心理辅导、社区工作者(以上人员可兼职)等其他人员要按照医务人员3-4倍配备。要有处级干部包联,科级干部驻点领导隔离点工作、隔离点所有工作人员要经过培训后上岗,实行封闭管理。工作人员轮休周期应该在3周以上,离开隔离工作岗位时要先居家健康监测7天,2次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回原工作岗位上班。封控管理期间所有在点工作人员要保持相对固定,不得随意换人,防止疫情外传。若确需更换,点位长更换须报隔离组同意;承担具体工作的人员更换,要经点位长同意并搞好工作衔接。四、物资配备1.药品。包括常用药品、预防性中药、抢救药品等。2.设备。包括消杀设备;办公通讯设备,如电脑、打印机-2-等。3.消毒及生活物资。包括消毒剂(如84消毒剂、含氯消毒片等)、消毒用品(如消毒湿巾、手消毒剂);洗漱等日常生活用品。4.医疗器材和防护物资。如测温枪、水银温度计、听诊器、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N95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隔离衣、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防护面屏或护目镜等。五、人员工作要求点位长为隔离点第一责任人,负责集中健康监测点全面工作;负责相关事宜的沟通、协调、请示、报告,包括人员安排及对外联络等。其他工作人员为承担各自工作的具体责任人,要严格服从点位长的工作安排和调度。驻点乡镇(街道)、区直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做好送餐、消毒消杀、医疗废物收集、医废暂存点管理等工作;协助点位长做好人员的登记、管理、统计报告、物资配送及后勤保障等工作。驻点干警负责场所消防安全、场所安全、公共安全等安全保障;隔离人员的监控管理,防止隔离人员擅自离开房间。医护人员负责对隔离人员进行健康监测、采集核酸、服用中药管理、常规医疗服务;向隔离人员做好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教;指导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消毒消杀、医疗废物收集等工作。-3-酒店服务人员负责隔离点内部和外环境的清洁、后勤服务等工作。各点位要明确具体责任人负责信息报送工作。集中隔离点内所有工作人员要经过培训后上岗,严格落实全程口罩,不聚集,实行封闭管理,严禁“走读”,不得擅自离开集中健康监测场所。工作人员轮休周期应该在3周以上,离开隔离工作岗位时要先居家健康监测7天,2次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回原岗位上班。污染区消毒、送餐、垃圾收集等不能由隔离点工作人员之外的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