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跌倒安全指标作业规范一、目的(一)早期筛检机构跌倒高危险群,提供适当的预防跌倒措施,以降低住民跌倒发生几率。(二)预防机构住民因跌倒造成身体功能的损伤,影响自我照顾功能及生活品质。二、适用范围入住机构内所有住民,包括:新入住住民及长期入住住民。三、评估(一)入住评估与跌倒相关的入住评估,预于住民入住24小时内完成,其评估项目包括:1.身体评估:一般评估工具为巴氏量表,测量项目包括进食、沐浴、盥洗、穿着、大小便控制、如厕、上下轮椅或床、行动、上下轮椅,总分为100分,0-20分为完全依赖,21-60分为重度依赖,61-90分为中度依赖,90-99分为轻度依赖,100分为完全自理。2.认知功能评估:一般使用简易心智状态问卷调查表(spmsq),评估住民有无认识障碍,共10题评估项目,评估结果:错0-2题<10-8分>为心智功能完整,错3-4题<7-6分>为轻度心智功能障碍,错5-7题<5-3分>为中度心智功能障碍,错8-10题<2-0分>为重度心智功能障碍。3.用药评估:评估住民目前使用的药物,怀疑可能药物导致跌倒时,包括:安眠药、镇静剂、抗凝血剂、降血压剂、麻醉止痛剂、降血压剂、心血管用药、利尿剂、抗组织胺、精神科用药等及药物使用者,则需请药师评估用药。4.跌倒高危群评估:跌倒高危群评估共十项,分别为:(1)意识混乱、躁动(2)全身软弱、头晕、眩晕(3)使用助行器、轮椅(4)自行如厕(5)失禁(6)步态不稳(7)使用镇静、安眠、利尿、软便、降血糖、抗癫痫(8)视力模糊(9)失智不合作(10)过去一年内有跌倒经验。每项1分,分数越高表示其跌倒危险越高,大于3分则列为高危险群。5.其他与跌倒相关的评估包括:平衡功能检测、下肢肌力测试、视力、肢体活动度感觉、自我照顾能力等。6.照护计划的拟定:经评估后,若住民确立为跌倒高危险人群时,需订定与跌倒相关的健康问题,并拟定护理措施,如高危险性伤害-跌倒,需给予意识清楚的住民预防跌倒护理指导。(二)定期评估1.至少每周需针对住民高危险性伤害—跌倒的健康问题,定期评估及修订护理照顾计划,并完成评值。2.每个月护理人员需完成住民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的评估3.每季护理人员需完成住民身体功能评估、认知功能评估。四、流程五、护理措施(一)住民在机构跌倒的主要原因1、健康状况:如眩晕,失去平衡等。2、药物因素:使用安眠药、降压药物。3、环境因素:如湿滑的地板或不当物品摆放。而以上造成跌倒原因中又以健康因素最多,环境因素次的,药物因素第三。(二)环境设施1、维持室内光线充足,晚上夜灯及厕所照明灯开启。2、随时保持走道通畅,勿推放物品。3、保持单位及浴室地板干燥。4、床高度需适合住民上下床,四轮应随时保持固定状态,摇床杆使用完毕,应立即归位。5、住民衣裤勿太大、太长及防滑鞋子。6、主动将住民使用的物品,如辅具、眼镜、拖鞋、红外线、尿壶等置于住民随手可得处。7、步态不稳、虚弱的住民,应在床上或床边使用便器。8、于新住民入住时祥细说明提供服务的方式,并告知需要协助时如何通知工作人员如:红灯的使用。9、依住民身体活动需要提供辅具,并详细说明轮椅及各项辅具的正确使用方法。10、每月完成依『病人跌倒安全自主查检记录表』进行查检并改善。(三)辅助设备1、科技辅助设备(离床监测)。2、防跌裤(髋关节保护器)。3、约束被单。4、床栏护垫。5、轮椅约束带。(四)照护技术在长期照护机构中,工作人员在执行相关照护技术时,容易造成住民跌倒的技术为:翻身摆位技术、轮椅上下床技术、沐浴技术;针对这三项照护技术,对于操作过程预防跌倒的措施如下:1、翻身摆位技术(1)翻身前需将对侧床栏拉起并确定固定。(2)翻身前四轮需先固定。(3)工作人员需站在预翻身的同侧。2、轮椅上下床技术(1)轮椅双轮刹车需固定。(2)经工作人员评估,体重过重的住民需由2位工作人员一同协助移位。(3)确定住民无头晕情形再协助下床。(4)协助上床前需先拉起对侧床栏。3、沐浴技术:意识不清、无法坐稳、肢体僵硬的住民,洗澡需使用洗澡床,不可用洗澡椅。(1)洗澡床A、使用洗澡床洗澡及推送住民时,确认两侧护栏固定无误。B、洗澡时洗澡床四轮需固定。C、住民需随时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