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案例桐林中心小学易畅设计理念以读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将学生完全浸润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之中,尽情地触摸作者的心跳、聆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和敬畏。针对本组教材“珍爱我们的家园”的专题和“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训练目标,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过程中,充分地揣摩、感悟和表达,从而拓宽视野,发展智慧,受到情感熏陶,力求体现“训练与感悟并重,工具与人文共振”。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3.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教学难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2.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准备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资料,收集西雅图这座城市的资料,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教学过程一、入新课1.导语:在美国西北有一座以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在这座城市的土地上,回荡着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说,这是一篇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2.出示课题: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3.读题质疑:齐读两遍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这片土地”指哪片土地?为什么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1)通过交流解决问题一,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相机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课文就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设计意图: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课堂上,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并鼓励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自主释疑,必将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描写了印第安人对自己生活的那片土地的热爱和眷恋,叮嘱白人一定要善待那片神圣土地上的一切。)3.理清文章脉络。(1)谁看出了文章是什么是结构?(总分总)哪些自然段是文章的总起,哪些自然段是分述,哪些自然段是总结呢?(2)引导学生概括段意。三、研读第一部分1.齐读课文第一部分。2.“我们这个民族”,联系下文,它指的是什么?3.在这部分内容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深刻?为什么?4.汇报交流。相机出示第2自然段的内容。(1)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段话再读一读?(2)听了他的朗读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评读。相机小结朗读方法:看来融入自己的感情去读;带着丰富的想象去读,都是朗读的好方法。(3)有信心读好这段话的同学请起立。(4)带点的词“每一处”、“每一片”、“每一座”、“每一条”、“每一根”、“每一只”有什么表达效果?(能更加突出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5.在第一段中还有哪些语句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6.继续汇报。相机出示第3自然段的内容。(1)拟人句: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当作我们的兄弟姐妹,突出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2)比喻句: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这句话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什么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动地写出了树木和人的相似之处,表现了所有的生命都该受到同等的尊重。)(3)你对“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谁乐意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5)大家一起读读这段话,用你们的声音告诉大家印第安人与土地的手足深情。设计意图:语文课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课,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打基础,需要踏踏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