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课到底应该怎样上剑阁县长岒小学袁键人这次的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我国的第八次课改,到现在已经历时三个年头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新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是前提,以六大改革目标为主要任务,但是最直观的东西,那就是新的课程标准取代了原有的教学大纲,新的教材克服了“繁、难、偏、旧”,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重新构建起来。比如:新初一的数学教材,新初一的语文教材。面对新的课程标准,面对新的教材,面对新课改的要求,面对我们原有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我们也深深知道,我们课堂教学象有一首歌唱的“再也不能这样教了”,“再也不能这样讲了”。那么,新课程的课到底该怎么上?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到每日的课堂上,落到每个学生的身上?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诸如此类问题,不时的在困惑我们,我们有时感到很迷惘,有时真就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感觉。为此困惑自己也经常不断的学习,与我校初中教师的共同研究,有了一点体会,有了一点收获,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感悟,时而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这里,我把我的感悟和体会、把自己的反思汇报给大家。这里,我同样用了四个问句来反思和点拔我的问题,新课程的课应该怎样上一、课堂上,我们是否真的关注学生了?我这里所说的课堂上关注学生,有两点含义,一是关注全体学生,二是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第一,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几个好学生。走大街上,多数的男士,对美丽、漂亮、高雅的女士喜欢看上几眼,甚至目光是远距离就开始投射,而对迎面而来,擦肩而过的相貌平平,老态龙钟的女士常是视而不见,为什么?因为漂亮、美丽而喜欢、而关注,这是人之常情。在课堂上,也是如此,多数的教师喜欢那些积极的参与者,学习上的优秀者,智商较高者,从而注意力和精力,乃至于课程的难易,快慢都以他们为标准,他们听懂了,我们就完成了任务。反过来,我们的内容讲完了,听懂学会一测分比较高的就是好学生。但是我们是否意识到每堂课上虽然都有一些积极的参与者,还有一些很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的学生,而我们的教师更应该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在这些活动中,更多的是教师的启发、鼓励和关注,老师尤其能主动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按着多元智能理论,教师要多一些关注,“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换一个角度就可以看出是个好孩子。因此,“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等教育思想在课堂的体现那就是关注全体学生。1第二,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需求、自觉性、尊严情感及及生成性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会不会、对不对、分数高不高。因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课堂上,我们要注重学生终生学习愿望的激发,不同需求的满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培养,个性的张扬,学生个人尊严受到尊重等等,都需要教师的关注。就比如,我们关注学生学习自主性这一方面,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允许学生选择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会了可以不听,作业也可以自己设计。我们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能够多想想,学生都在干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把更多的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身上,这才是一堂好课的基本出发点。二、课堂上我们是在“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来教”呢?其实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清楚,不言而喻。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仅仅把教材的内容完成,还是通过教材来完成课程目标,这是新的课程标准与过去教学大纲的区别所在。新的课程标准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再创造成为教学过程的必须,站在课程标准的角度挖掘教材、整合知识,成为新课程目标下备课的一个基本要求。仅就教材内容来教学生,是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这次的初中新教材,全国就有二十几个版本,每一个版本的内容都不尽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是依据同一课程标准来编写的,教学中可以自由选择。这么多个版本的教材,又让大家自由选择,将来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