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空中课堂的教学设计李梦轩摘要: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线上教育开始铺向全中国。当线下传统教学45分钟模式转变为线上教学35分钟的模式,教师的教学设计需要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测评方式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反思。【关键词】空中课堂;英语教学;教学设计自今年一月中旬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的原因,停工停课等文件下达,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深圳市发布方案,按照原定开学时间开展“空中课堂”在线教学。在此期间,我参加了学校空中课堂五年级的直播活动时候,产生了一些想法。线上教学如果还是像日常课堂教学那样,教师的兴奋点都放在制作PPT、讲课、点名、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上,学生的兴奋点都放在打卡、做笔记、上传作业、订正上,那么,这种简单地从线下照搬到线上的教学方式非但谈不上教学方式的转型,还会把教师和学生甚至学生家长折腾得晕头转向。如何鼓励学生主动阅读、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之中。并且将教学活动设计最优化?首先了解掌握使用的工具,借助信息技术,如何发挥人机各自的特长。(一)空中课堂的特点1.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在线直播教学空中课堂是利用腾讯课堂,钉钉,CCtalk等可供免费下载的软件进行线上授课。教师将教学课件上传的平台,学生通过登录自己的相关信息登录上线听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软件上具备的功能对学生进行在线提问。线下教师同样通过软件对于学生进行一个反馈学习的练习检测。2.打破空间与时间的学习模式空中课堂不再是传统课堂一样面对面的交流,可以直观学生的即效性。通过互联网实现学习,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不再与教室进行捆绑。学生可以在家学习,教师在线点评教学,在评论区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及时的互动。不错过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问题。3.双向性的互动学习在传统课堂中,往往是教师在抛出问题,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储备进行回答。学生的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受到原有储备知识的限制难以有很大的突破。在空中课堂中,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由地思考并提出问题,不仅可以及时地自己搜索信息,也可以与教师探讨,进行针对性解答。(二)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当前疫情背景下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由于教、学双方的直接交流受时空、网络以及人数(往往一位授课教师要同时面对数一个年级学生)等因素制约,教师普遍感到线上教学备课累(日常备课以外的网络系统准备)、上课累(与学生的对话交流)、管理累(学生的听课率、听课质量)、作业批改累(线上操作的困难),学生也存在视觉疲劳、精力容易分散、交流困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等等。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以前线下教学中实践过的“小组研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自学和研究能力比较强,这种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教师、学生、教学媒体等学科教学系统诸要素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的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新旧知识的同化,在头脑中建构起新的网络结构时,教学活动才是最优化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新的认知结构(内化了的知识结构)既不同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也不等同于教师“授予”的原型,即教师的知识结构,而是经过学生思维重新建构的认知框架。显然,这是学生学习中最为理想的状态。相比之下,通过教师的强制输入(无论学生已经具备或者不具备相应的认知结构)实现学生头脑中知识框架的建立,或者学生将教师对概念的阐释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但未能进行有效的重组和同化,都不可能达到那样好的效果。“小组研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凸显学生主体,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作为基本出发点,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大胆地实践。在“小组研学”模式的讨论中,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就学科学习中的某一个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提出疑问。而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意见的发表,都需要学生利用已有的学科知识和能力基础,对自己的想法、观点进行合理的分析、综合,最终,通过紧张有序的“小组研学”,帮助学生在讨论研究中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和规律,更加主动、高效地投入新的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改善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