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核心素养为宗旨的高中生物学新教材谭永平收藏文章摘要:发展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修订时的核心任务,教材全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时有又不局限于学科核心素养的4方面,而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教材通过聚焦生物学概念建构,基于概念发展素养;通过创设情境发展素养;通过渗透与总结提炼相结合的方式落实核心素养要求,通过习题检测、提升核心素养。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教科书核心素养《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的修订历时3年有余,2019年秋季正式使用。期间几十人的编写团队反复研讨打磨,上百名专家、教师参与审稿,上千名学生参与试教。在修订工作开展之前,还有数年基于课题研究的准备,可谓十年磨一剑。教材修订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在继承原实验教科书优点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新成果提升教材育人价值。其中,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是教材修订工作中的核心任务。一、全面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教材编写时,认真考虑课程标准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关要求。在新一轮高中课标修订启动后,我们就对学科本质、学科核心素养做了研究和梳理。我们认为,生物学的学科本质表现在其自然科学的基本属性、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思想观念的人文性、概念和规律的概率性,思维方式的灵活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赵占良.试论中学生物学的学科本质.中学生物教学,2016年1~2期:4-8.]]等方面。高中生物课程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基本价值,是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生命观和生物学基本观点,提升科学素养[谭永平.从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探讨高中生物必修内容的变革.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7期:62-68]。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现出生物学教育价值;学科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之间,彼此关联;它们都需要以生物学概念为支撑,又在价值观、品格与能力层面走向一致,具有整体性[谭永平.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外延与整体性.课程教材教法,2018年第8期:86-91.]。基于研究总结,我们将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全面落实到教材具体的章节内容之中。以下按照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分别展开叙述。(一)生命观念的理解、提炼与教材落实在认真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参考生物学哲学和国际科学教育新进展有关认识,我们认为,生命观念主要包括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系统观、信息观、生态观等。其中,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是课标明确提出的生命观念,系统观、信息观、生态观则是对课标中“如结构与功能观……等”中“如”和“等”字的具体诠释。之所以将系统观、信息观和生态观纳入生命观念的范畴,理由是:细胞、个体、生态系统等都是生命系统,生命系统不是其组分或局部结构的简单堆砌,而是有机的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仅基于结构与功能观尚不能准确理解生命系统的整体性,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系统观的提炼确有必要;信息观对于深刻理解基因的本质、生命活动调节的机制,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具有关键作用,应该予以重视;生命系统都是存在于一定环境中的开放系统,要深刻理解生命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则应该上升到生态观。教材在落实“生命观念”时,一方面,在选择和组织内容时以生物学思想观念为组织线索,发挥生命观念对生物学概念的统摄作用。例如,必修1《分子与细胞》以系统观(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同时,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体现在许多章节内容中。必修2《遗传与进化》以人类对基因本质的探索为主线其中隐含着信息观——基因的本质是信息。进化与适应观重点落在必修2有关进化的内容中,但在全套书中也时有渗透。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显然主要反映了稳态与平衡观,稳态的调节自然也离不开信息,因此,信息观也蕴含其中。生态观是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的核心观念,在生物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等很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