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气体放电有两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2、巴申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3、对于不均匀电场,电场的极性取决于______________电极的电位符号;如果两个电极的几何尺寸相同,极性取决于___________的电位。4、标准操作冲击电压波形的波前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半峰值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5、污闪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汤逊理论,二次电子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来源是___________。7、正极性棒板电极与负极性棒板电极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较高,____________________较低。8、同轴圆筒电场击穿电压的最大值出现在r/R=______时,同轴圆筒电场绝缘设计时,通常取r/R=______。9、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一般有两个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固体介质表面的放电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常用的液体介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12、固体介质的击穿有三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稳态电压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14、对于同轴圆筒电场,当内外径比值为________________时,其击穿电压最高。15、对电气设备进行高电压试验时,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形为________,标准操作冲击电压波形为________。16、绝缘子污闪的形成过程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17、行波可简单分为电压波和电流波,其中电压波的符号只取决于的符号,电流波的符号不仅取决于的符号,而且也与有关。18、当空气气隙在1~10cm内,空气的击穿场强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9、在棒棒电极中,为提高电气强度,一般在两个电极均设置屏蔽,因为______________。20、电介质极化的最基本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1、电介质的电导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一般电介质的电导是________。22、测量电介质吸收比时取的两个时间点是____、_____,测量电介质的极化指数时取的两个时间是____、____。二、问答题1、请问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的本质各是什么?2、为什么在极不均匀电场中,大气湿度越大击穿场强越高,而在稍不均匀电场和均匀电场中,击穿场强与大气湿度关系很小?3、请问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套管的电晕起始电压和滑闪放电电压,并举例说明具体措施。4、请问如何计算电场不均匀系数,并且如何利用不均匀系数判断电场是稍不均匀电场还是极不均匀电场。5、请问为什么沿面闪络电压比纯空气气隙的击穿电压低得多?6、请问为什么绝缘子串在工作电压下不发生污闪在电力系统外绝缘水平的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7、请问线路防雷四原则是什么?8、汤逊理论的实质是什么,一般解释在什么情况下的放电现象?9、当大气的湿度升高后,气隙的击穿电压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情况?10、为提高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需要削弱或者抑制电离过程,请举出3个削弱或抑制电离过程的措施。11、请问对于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雷电侵入波防护主要采用什么设备,对于该设备有什么要求?12、请利用电场不均匀系数分析,为什么在相同极间距离情况下,稍不均匀电场比均匀电场的放电电压要低。三、计算题1、平原地区220kV双避雷线如图所示,绝缘子串的正极性冲击放电电压U50%为1410kV,负极性冲击放电电压U50%为1560kV,杆塔冲击接地电阻为7Ω,避雷线与输电线路的平均高度分别为24.5m和15.4m,耦合系数为0.286,杆塔的等值电感为0.5uH/m,分流系数为0.88,击杆率为1/6,绕击率为0.144%,建弧率为0.8。要求分别计算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绕击耐雷水平、反击跳闸率和绕击跳闸率。2、已知入射电压波10kV由线路1(Z1=500欧姆)进入线路2(Z2=50欧姆),要求计算折射电压波、电流波和反射电压波、电流波。3、某变电所的母线上有n条出线,其波阻抗均为Z,如下图所示。当其中一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