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例晋城一中冯沁峰【教材分析】教材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这体现了物理学从简单问题入手,用理想化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给出了频闪照相机的照片,但没有作定量的详细分析,只要求从图上看出物体越落越快,物体作加速运动即可.教材为了简便,援引伽利略的研究结果,直接给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讲述,也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根据实验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的事实可知它们的加速度必定相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是做好实验和推理分析.【教学方法】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边讲边议,采取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设想】本节课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线展开:由空气中不同物体的自由下落快慢比较→科学的抽象、推测(真空中,如何?)→实验验证(牛顿管演示)→得出结论(自由落体定义)→总结规律(自由落体运动规律)通过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开始的小实验很重要,是科学探究的入口处,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演示的技巧,然后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教学仪器】牛顿管、纸片、小钢球、铁架台、电火花计时器、直尺、重物、纸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物体的下落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①用绳子悬挂着的物体,如果绳子断了,物体会掉下来;②树上的果实,成熟后会掉下来;③手里捏着的粉笔,松开手后会掉下来。(演示)物体之所以会下落,是由于受到了重力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特殊的下落运动。板书:自由落体运动。二、新课教学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演示实验:让一张纸片与小钢球同时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现象?)生:钢球落得快。师:对,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经验,似乎很容易得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这也是公元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这个观点使人们在错误的结论下走了二千多年,距今三百多年前,伽利略为证明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做了大量的实验。他拿了一个质量是另一个质量10倍的铁球站在比萨斜塔上,使两球由静止同时下落,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重球应该先落地,但实际上两球同时落地。师:请再看演示实验,把刚才的纸揉成团,和小钢球由静止落下,同学们再观察。生:几乎同时落地。师:同一张纸,为什么形状不一样,其下落时间就不一样呢?1生:这是因为空气阻力的影响,把纸揉成团,所受的空气阻力要比纸片所受的空气阻力小得多,所以与小钢球几乎同时落地。师:如果把质量、形状不同的物体放在真空中,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现象如何呢?让我们做一个实验。(演示实验:我这里有一个长约1米,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的玻璃管(牛顿管),把形状和质量不同的小金属片、小羽毛等,放在玻璃管里。)⑴.打开开关,管里有空气,把玻璃管倒立过来,现象如何?生:这些物体下落的快慢不同。⑵.把管里的空气几乎全部抽出,会如何?生:下落的快慢相同。师:可见导致物体下落有快有慢的原因是空气有阻力。指出在真空条件下,小物体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请同学们据刚才的过程、结论,给“自由落体”下一个定义。生:真空中,只受重力,物体从静止竖直下落。小结Ⅰ:物体只有在重力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里,如果空气的阻力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是自由落体运动。师:像牛顿管中的金属片、小羽毛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在空气中,比如小钢球、小粉笔头、小纸团等,它们所受空气阻力相对于它们的重力可忽略,所以他们从静止开始下落运动也是自由落体运动。师:空气中的纸片从静止下落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演示)生:不是,因为纸片所受的空气阻力相对于它的重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