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阅读的路上——低年段课外阅读实施方法初探许建芳龙岗区龙岗街道中心小学13510492566518116内容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教育大辞典》关于课外阅读的含义的阐述:“它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扩大、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知识,增强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很大的作用。关键词:低年级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非常重视,不仅作了量的规定,而且对学生的阅读取向、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也作了指导性的规定。《语文课程标准》1-2年级的学段目标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因此,要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从一年级新生抓起。培养低年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与能力,刻不容缓。低年段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呢?笔者经过一些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课外阅读的实施方法。一、日有所诵——开启阅读的大门诵读是什么?诵读就是深入的阅读,是日不间断的记诵,是积累语言的过程经典诵读,就是开启阅读大门的一把钥匙。一年级新生初入学,语文课一开始学习的就是汉语拼音,而有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就已完成了汉语拼音的学习,课堂上这些孩子感觉“无事可做”,于是“坐不住”了:有的玩小动作,有的在窃窃私语,还有的公然睡大觉。此时此刻“诵读”就是让他们静心和稳心最有效的办法。开学初的第一次家长会,我便让家长明确诵读的重要性,同时建议家长给孩子买一套《日有所诵》的书籍。在课前,由语文科代表带领着全班诵读,同学们在那些有趣的童谣中开始新的一天。反复的诵读除了是积累语言的过程,同时还是识字的过程。低年级阅读的一个难题,就1是学生识字少,识字教学须教完拼音后才开始。这些童谣的诵读实际上就是早识字、早阅读的开始。学生在诵读中记忆文本,积累语言,识记生字,一举多得。诵读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指名诵读、小组诵读、比赛诵读、师生接力诵读等等。诵读的时间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间作为“调剂”,调整学生的注意力。课后,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诵读,由家长检查并评价,评价表如下:《日有所诵》检查登记表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日期内容是否会读是√否×是否能背诵是√否×家长签名数字歌过山车飞飞,跳跳小猫拉车做手影什么大具体操作:家长每天检查孩子的诵读,并对孩子诵读的相应情况进行评价并签名,老师一个月回收一次检查表,对日不间断诵读的孩子给予表彰奖励。在课间,比赛背童谣,看谁背的多。学期结束前,举行诵读比赛,评选诵读之星。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熟读《日有所诵》要求的80篇童谣,这些优美、有趣的童谣不正是他们语言积累的素材吗?二、绘本阅读——走进阅读的童话世界绘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带插图的,写给孩子的书。绘本是用文字与图画,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构筑孩子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21世纪,绘本阅读已成为儿童阅读的主流时尚。绘本对于低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它图文并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可以帮助他们认识世界。每个儿童都是读绘本的天才。所以,在儿童阅读的起始阶段,我大力推荐绘本阅读。具体做法如下:(一)每周开展好一次绘本阅读课。阅读课的形式以绘本故事讲述为主,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思考、交流。一学期下来,孩子们集体阅读了不少经典的绘本,如《爷爷一定有办法》、《逃家小兔》、《爱心树》、《一个红汽球》、《最2重要的事》等。(二)开展自制绘本活动。这个活动孩子们可以与父母一起合作、小组合作,自编自制绘本。一学期开展一次,孩子自定主题,可以模仿经典绘本,也可以续写续画经典绘本,甚至可以改编绘本……绘本可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