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世上最危险的职业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比医生还危险,庸医害的是一个人,而庸师害的是一群人,毁的是孩子的精神和心灵。一、关于阅读的内容(记叙文、童话、寓言、诗歌、故事、科普作品读什么)二、关于阅读的目的(为什么读)悟道明理----增长见识----培养健康情感(课标之——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积累语言、学习语文知识、学习运用语言(课标之——知识和技能)三、关于阅读的方法(怎么读)(课标之——过程和方法)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形式:范读、领读、个人读、齐读角色读)默读——意义:应用范围广;便于思考、理解;速度快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有一定速度精读——深入理解读物内容略读——全面而迅速地抓住读物内容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背诵——意义:丰富语言,提高读写能力方法:了解课文线索;把握课文脉络;抓重点词语复述——要求:掌握文章脉络形式: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四、对今后阅读教学的要求1、准确理解并较好地体现三个纬度的课程目标的整合。课堂教学目标不能求全求大,目标制定要依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下限目标要面向全体。课堂教学环节不能过于饱满。(一节课不能承载太多的任务)造成学生跟着老师赶,缺少静心读书、独立思考的活动时间。应正确认识教材的作用,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凭借,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舞台,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新的起点。2、把课文读对、读顺、读好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教学要看得出教师指导的过程和学生读的能力提高的过程。3、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指导学生理解、品评重点词句,把整体感悟课文和理解重点词句有机结合4、要以学定教,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5、要因人、因文而异,恰当拓宽阅读内容。要有意识地加强与现实生活、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适度体现课内外、学科间的联系。五、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一)、读的意义1、多读可以识记生字。2、多读可以释词析句。3、多读可以深化理解。4、多读可以训练思维。5、多读可以记背好词佳句、精美诗文,丰富语言积累。6、多读可以感悟写作技巧。(二)关于课堂中的读1、要保证充足的读的时间。现象:教师的指导思想不正确。朗读仅作为控制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关于朗读内容的谈话多,真正的朗读练习少。关于朗读的谈话挤占了大量的时间。(如:这儿怎么读?那个字读重音?读出怎样的语气?为什么?……)(朗读是一种技能。凡技能,只看、只听、只分析不反复实践是不能成就的)。2、要注意读的层次性和指向性。初读——了解内容(读得正确)品读——理解感悟(读得有感情)熟读——背诵积累(读得流利)3、要注意读的有效性。精讲多读——以讲促读——以读代讲4、要选准“多读”的内容。重点句段要多读——入情多读能体会感情,领悟中心,激起情感共鸣。难以理解的地方要多读——引导联系上下文,反复读中品悟、体会。有欣赏和运用价值的片断要多读——培养鉴别和欣赏能力,记忆和积累语言。5、科学选择读的方式,注意朗读的指导。六、“以读为本”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1、应从“理解课文内容”转到“学习课文语言”。2、应从“理解分析”转到“运用表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学习目标分类中讲学习水平分为六级: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领会是最初级的理解;运用是第三级的理解;分析是第四级的理解。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应确定在“领会”,在读懂以后引导到“最近发展区”——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把目标定位在“分析课文”上,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目标”越位”。学习就有困难,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启而不发,一潭死水”。)3、从“学习语文知识”转到“掌握语文工具”。教学中不必过于注重理性的分析,应强调在语言实践中模仿运用。要为“用”而教。教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语言的运用。要注意淡化知识的理性理解,而注重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4、从“教师讲解”转到“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