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1.操作前的准备:(1)(2)清洗双手备齐用物型号合适的留置针,透明敷贴、棉签、2%碘酊、75%酒精、胶布(注意:根据病情选择型号合适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商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3)(4)备好输液的药液,接一次性输液器,排尽空气备用。选择准备穿刺的血管: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注意:患皮肤病及皮肤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5)安抚患者2.静脉留置针穿刺步骤(1)扎止血带,尾端向上,在穿刺点上方8~10cm。扎止血带时间在40~120S,松紧度适宜,以能放入2横指为宜。(2)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应>8cm,并反复两次消毒,嘱患者握拳,松动针芯。穿刺前为什么要进行转动针芯:a.软管经过微波处理后管壁变薄,呈圆锥形。b.导管的材质不变,在穿刺皮肤与组织时更为容易、顺利,不易劈叉减少耗损,减轻痛苦。c.处理后,软管与针芯紧密结合。因此穿刺前一定要转动针芯,以便松管或拔针芯顺利,确保穿刺成功。选择粗直血流丰富的血管,避开关节及静脉瓣。(3)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拇指和示指持针翼使针尖斜面向上,于静脉的上方与皮肤呈10°~30°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10~15°继续进针1~2mm,松开止血带,退针芯1~2mm至外套管内,固定针芯慢慢将导管送入静脉内,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损伤血管,观察周围无渗血后拔出针芯。(4)妥善固定方法穿刺成功后将透明敷贴的中央对准穿刺点,无张力粘贴。具体步骤如下:①单手持膜、捏合导管座(塑型),以确保敷贴粘合导管,避免导管移动。②抚平整块敷贴,排除敷帖下空气,避免水汽集聚。③边撕边框边按压,减少周边翘起,同时将标记纸贴于导管座下端,延长管与穿刺管呈U型固定(Y型接口勿压迫穿刺血管),肝素帽稍高于导管尖端。(5)正确封管1)常用封管液:肝素生理盐水10~100U/ml;保留时间:持续8h;用量:最小剂量:导管及附加装置溶剂的2倍采血或者输血后,需要大容量的冲洗液2)封管的技术A.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B.应用10ml注射器脉冲式(推一下停一下)推注封管液剩0.5ml后,靠近针座处夹紧小夹子;一手持小夹子,一手快速将延长管(拿捏输液接头一端)推至输液夹底部;移除注射器。C.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首先应观察患者体位,观察导管是否扭曲打折,如输液管通畅,应使用注射器抽取肝素封管液2~3ml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3.静脉留置针的护理(1)做好健康教育静脉置管前,护士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说明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是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置管肢体避免过度活动,尽量避免肢体下垂。留置针上方衣服不可过紧,3岁以下患儿在四肢静脉留置时,留置肢体可以套手套或袜子。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2)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置管期间透明敷贴若有卷边脱落及时处理。(3)置管期间的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用碘伏,酒精消毒每周至少2次,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用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的纸胶布固定。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一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4.常见并发症的预防(1)穿刺部位感染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