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务手工除锈油漆作业标准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铁路范围内的铁路桥梁钢结构手工除锈油漆作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路桥隧建筑物修理规则》《桥隧维修单项作业标准》3、工作内容及作业标准3.1作业条件3.1.1天窗点内需横移桥枕进行的钢梁上盖板作业及钢梁桥影响接触网2米范围的桥梁钢结构除锈、油漆。3.1.2天窗点外工作量调查及桥梁其他部位的钢结构除锈、油漆。3.1.3其他限制条件严禁在雨雪凝露或相对湿度大于80%及风沙天气进行。环氧富锌、无机富锌、环氧沥青、聚氨酯漆不容许在气温10度以下施工,其他漆类不容许在气温5度以下施工。3.1.4作业时间:根据工作量确定。3.2人员要求3.2.1岗位要求作业负责人由不低于工班长或指派胜任的桥隧工担任,作业人员经段级培训合格的桥路工或派遣劳务工。3.2.2人员配置作业负责人1名,作业人员数量根据工作量确定,防护员2-4人。3.3作业机具铲锈刀、除锈锤、钢丝刷、清扫刷、油漆刷、钢丝筛子(120目-200目)、砂布、棉纱头、油漆、稀释剂、角磨机、发电机、移动停车信号牌(灯)、扳手、信号旗(灯)、通讯设备(对讲机)。3.4配合要求工务线路、供电接触网工区3.5安全风险构成a违章施工作业风险——无计划或超范围作业,造成行车事故。——机具、料具侵入限界,造成行车事故。——高处作业时向下抛掷料具,造成行车事故及人身伤害。b从业人员伤害风险——需上道或穿越线路时,未按规定设置防护,致使作业人员下道不及时,造成机车车辆伤害。——上道前未严格执行“手比、眼看、口呼”制度,造成机车车辆伤害。——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特别是高空作业时,未按规定穿戴安全帽、安全带,造成人身伤害。——违章坐卧钢轨、枕木头、道床,违章钻车、爬车,造成人身伤害。——列车通过时,避让距离不够,列车坠物伤人。——电气化铁路区段作业人员未严格执行《电气化铁路有关人员电气安全规则》造成作业人员触电人身伤害。——各种机具未制定切合实际的安全操作规程,机械使用未执行专人专机,机具设备带病或超负荷运转,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造成人身伤害。——脚手架或作业吊架(篮)搭设不牢造成作业人员坠落的人身伤害。3.6防护要求3.6.1区间作业区间封锁作业或不上线作业时,设置“两位一体防护”:驻站联络1人、工地防护1人(视距不足、联系困难地段增设两端防护或中转联络员)。跨线路搬运材料、机具时,设置“三位一体防护”:驻站联络1人、工地防护1人、关门防护2人(视距不足、联系困难地段增设两端防护或中转联络员)。3.6.2站内作业设置“两位一体防护”:驻站防护1人、工地防护1人。3.7作业程序3.7.1点名分工作业负责人组织防护员、作业人员列队点名,明确作业内容、主要技术标准、安全事项、作业时间、人员分工、作业人员行走路线,所有作业人员均应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根据当日作业项目进行全员安全预想。要明确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和两端防护员及联络防护员(根据需要)。3.7.2工(机)具检查作业人员对工(机)具性能及安全性检查确认,防止将伤损的工(机)具带入作业现场,影响作业进度和质量。对安全绳(带)进行检查,与派遣劳务工负责人共同签认。3.7.3设置防护防护员必须由经考试合格的职工担任。点内作业时驻站联络员提前40分钟到达车站办理登记手续,了解列车运行情况,及时通知工地防护员。工地防护员及关门防护员根据要求准备防护备品、移动停车信号牌。3.7.4人机转移工地防护员(联系困难地段增加中间联络员)接到驻站联络员通知后,会同作业负责人,组织所有作业人员在就近安全通道或在路肩上行走至作业地点附近的安全地带。需汽车运输时,乘坐有运营资质的载人汽车,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3.7.5作业准备根据分工分配工作任务及工料具;搭设必要的脚手架或作业吊架(篮)。3.7.6上道作业作业负责人确认防护已到位,点内作业时接到施工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