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编写意图,让教学有章可循——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课到底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要训练学生的到底有哪些项目,这些项目的先后次序该怎么样,反复和交叉又该怎么样,诸如此类的问题,任教老师只能各自以意为之。”统编本教材以双向编排的结构,构建了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和发展性的语文学习目标体系,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在这个体系中,每一单元、每篇课文都有精准的坐标,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合理把握每一单元的教学特点,扎实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教材编排解析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之美”。语文要素包括两个,一个指向阅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一个指向表达——“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围绕上述主题和要素,本单元选编了不同文体、不同课型的四篇课文,分别是《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两首》《繁星》,同时编排了以“我们与环境“为主题的口语交际,以“推荐一个好地方”为主题的习作和语文园地等内容。(一)人文主题《观潮》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选自赵宗元、朱明元的《喜看今日钱塘潮》。作者以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介绍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奇”作为文章的主线始终统领全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走月亮》是吴然撰写的散文,以优美清新的语言,欢快温暖的笔调,描写了“我”和阿妈牵手在月光下散步的所见所感。跟随作者的文字,不由得走进一幅如诗如梦的田园画卷中:皎洁的月光下,我和阿妈走啊走,走过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园,耳畔是虫鸣,鼻尖是果园边飘来的果子甜香,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和浓浓的温情。《现代诗二首》是略读课文,《秋晚的江上》以清秀简洁的语言,勾画了一幅辽阔壮美而又令人心神向往的“倦鸟归巢图”,营造出了一种意趣丛生、耐人寻味的诗意境界。《花牛哥》全诗四节,运用回环反复的结构,“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生动形象地把花牛的行动景象活泼展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繁星》是略读课文,作者巴金按照时间顺序,围绕“繁星”展开描写,与星对话,与星为友,写了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借景抒情,抒发了淡淡的离别之情。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引导学生围绕“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两个话题进行交流,做到发言不跑题。同时教材列举了两个例子,引导学生明白关注生活中细小的事情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行为。通过讨论,选出十条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张贴在学校、社区等地方的布告栏里。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通过一组图片和一个古镇例子的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地方,并且要把推荐的理由写具体,写清楚。写完之后,举办“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相互比一比哪些地方最吸引大家。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语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部分组成。其中“交流平台”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展开方法交流与学习小结;“词句段运用”结合词语想象画面,用上词语描述事物,锻炼学生想象的能力;“书写提示”引导学生关注字要写在横中线上,并且字距要差不多;“日积月累”则是积累王维的《鹿柴》。本单元的教材紧扣“自然之美”人文主题,展现了一幅幅壮美、温情的自然画面,反映时代精神风貌,贴近儿童生活,立足儿童视角,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二)语文要素所谓的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教材编写者充分体现了“分布呈现,由扶到放,先实践后梳理”的编排理念。《观潮》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走月亮》课后练习建议学生关注阿妈牵着“我”走过“月光闪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