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和小树》反思株洲市石峰区杉木塘小学殷翠纯《爷爷和小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学生不但可以从课文中识字,还可以通过朗读,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激发对大自然,对花草树木的喜爱之情。依据课标的三个维度和本册教材的特点,遵循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我区“习导”式教学模式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识本课10个生字,认识四个偏旁。会写“不”、“开”2、认识自然段,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认识本课10个生字,规范书写生字“不、四”。教学难点:识字:“给”受方言的影响可能容易读成“gě”,“热”和“穿”翘舌音不易对好,“暖”“冷”的鼻音边音不易区别。写字:“不开”撇的书写。从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来说:我觉得是科学、合理,符合一年级的认知水平从和新课标精神的。在教法上来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比较好动的特点。基于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整堂课以“语文王国”为大情境,以“故事城”、“采摘园”、“模仿吧”、“加油站”为小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使学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获取最佳注意力,再通过理解、尊重、参与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在意识水平发展上还不够成熟,对"造境"造出的情境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区分不清。他们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作用,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渐进入角色,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完成各个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另外、以读带讲法、启发诱导法也是我采用的教法。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思想,将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重视语言的积累。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在教学《爷爷和小树》时,我至始至终围绕着字、词、句、段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然而,课文中的许多词语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理解难度比较大。教学时,我遵循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逐层深入,如:学习到“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这两个词语,学生认读后,启发他们想一想:生活中那些东西是暖和的?那些东西是绿色的?这样学生就会毫不费力地说出许多这样的词语来。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语言感悟和积累,而且还学会了扩展词汇的方法。《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的教学,使我深感到:要使学生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必须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的巧妙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动脑动手,身心愉悦。才能实现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另外,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材给出了两幅情境图,这两幅图突出了课文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第一幅图所表示的内容:时间是冬天,树木凋零,爷爷穿着棉衣在室外活动;第二幅图所表示的内容:时间是夏天,树叶茂盛,爷爷穿着汗衫坐在树下摇扇、喝茶。我在教学时就充分利用这两幅情境图,让学生认识冬天、夏天的景物特征以及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应该穿厚薄不同的衣服等。这一环节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导入新课了解学生倾听、拼音、思维等能力,为后面的教学摸好学情。自主学习——故事城1、范读2、自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认识生字,感知课文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模仿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的范读为他们认字、读文起到有效的示范作用。合作研习1、认识自然段,学词读文2、巩固识字这是既习更导的环节,偏旁的认识、兴趣的培养、学法的指导都渗透于教学当中。3、指导书写——模仿吧。新课标提倡每节课都有近10分钟的动笔写字时间,尤其是一年级,我们更应该注意写字的落实!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字对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