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一、基本概况xx县位于xxx省东部;下辖24个乡镇、546个行政村,地域面积2100平方公里,其XX县区面积1508平方公里,占87%,是个山区大县,耕地面积19600公顷,农民人均耕地面积0.36亩;总人口81.33万,其中农村居民20.97万户、70.7万人,占88.4%。自然条件较为恶劣,是xx省的一个欠发XX县区,曾一度是全省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人均用电量最少、公路密度最低、旅游和水资源最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最差的地方。截至当前,我县仍有欠发达乡镇20个,其中省级重点扶持的欠发达乡镇13个。省级低收入农户集中村290个,集中分布在北部山区。全县现有低收入农户35639户计90129人,从劳动力状况看,全县低收入农户劳动力37748人,户均1.06人,低于全县农村户均劳动力2.09人;从低收入农户结构看,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户共10783户计24727人,人均收入1500—2500元的农户24728户计63061人,五保户294户计373人,低保户2853户计6325人,残疾人数3091人;从区域分布情况看,沿江12个乡镇共11997户计30267人,占该区域总人口的5.7%,26个欠发达乡镇(“361”乡镇)23514户计57521人,占欠发达乡镇总人口的20.7%,其中省重点扶持13个乡镇(“211”乡镇)10437户计25327人。可见我县的新农村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精神,根据“20字”方针,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力求特色,精心筹划工作载体,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到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154.49亿元,财政总收入18.3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40元(增长17.7%),26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并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二、主要做法第1页共7页(一)保障为先,全力开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1.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县层面,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第二组长,党委、政府有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49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乡镇也相应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村级层面,我们抓住村级组织换届的契机,进一步健全村级组织网络,切实加强村干部培训,强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建立了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工作体系,切实提升村级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水平,从而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村级主体、全民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格局。切实整合人力资源,设立了县新农村建设指导中心,核定事业编制6名,并与县“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效整合,大大充实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力量。2.出台扶持政策。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为目标,根据我县提出的“三业提升、二级协调、一城突破”的战略举措,制定出台了《xx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指导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并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新农村星级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合作“三位一体”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扶贫“滴灌工程”大力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意见》、《关于广泛动员工商企业开展“魅力家园”新农村共建活动的通知》、《关于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若干意见》、《xx县农业品牌建设与产业化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五个配套文件》等系列政策文件,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掀起新农村建设的高潮奠定了基础。3.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费投入方式。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按照省、市新农村建设支出统计口径(包括农村教育、交通、医疗、文体广播、社会救济等),三年来我县共投入建设资金30来亿,其中2007年投入10.8亿元。2008年,我县预算安排财政资金11.85亿元;未来5年,每年用于“三农”经费支出至少在12亿元以上。二是有效整合资金。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大力整合扶贫、“十百”工程、星级创建、生态第2页共7页建设等各项涉农资金,每年统筹资金2亿余元,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能。从今年开始我县将新增农业龙头企业扶持资金、低收入青少年农户创业资金、下山移...